曹操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一个爱喝酒的人。他不仅自己喜欢饮酒,还经常邀请文人墨客、将领谋士一起畅饮。他甚至有一句名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他对酒和生活的热爱。
但是,曹操的酒量究竟如何呢?有没有什么轶事可以证明呢?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有两次与人比赛酒量的故事。
第一次是在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操率军攻打刘备和孙权联军的荆州。在攻下江陵后,曹操在城中设宴庆功,并邀请了荆州豪族黄承彦等人参加。黄承彦本来是刘表的亲信,但在刘表死后投降了曹操。他想借此机会向曹操表示忠诚,并且想试探一下曹操的性格和能力。
于是,黄承彦向曹操敬了一杯酒,并说:“听闻丞相喜欢美酒佳肴,请容臣与丞相共享。”曹操接过杯子,笑着说:“我虽然爱喝酒,但不敢多喝。我只能喝三斗而已。”黄承彦听了大惊失色,心想:“三斗就叫不多吗?这岂不是要把我灌倒吗?”他连忙说:“臣不敢与丞相相比,请恕臣不能奉陪。”说完就退下了。
原来,曹操说的三斗并不是真正的三斗,而是他自己定制的特殊容器。每个容器只能装半斤左右的水或者米。所以他说自己只能喝三斗其实就是指一斤半左右的酒而已。这样一来,他既显示了自己豪迈大度的形象,又避免了过度饮酒对身体和军事行动造成影响。
第二次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攻打汉中时,在阳平关设宴招待诸将,并命令每人必须喝完一石(约60升)的美酒方可离席。众将都觉得难以完成这个任务,并纷纷请求免除或者减少。唯有夏侯渊勇敢地接受了挑战,并当场喝下了一石美酒。
夏侯渊本来就是一个豪放不羁、胆大心细、勇猛果断、智勇双全的将领,在战场上屡立战功,在文场上也有不俗的表现。他与曹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弟,关系十分亲密。曹操对他非常器重,曾经说过:“夏侯渊是我心中的英雄。”夏侯渊也对曹操忠心耿耿,不惜为他赴汤蹈火。
这次喝酒,夏侯渊是想借此机会向曹操表示自己的忠诚和勇气,并且想在众将面前树立威信。他喝完一石美酒后,并没有显露出任何醉态,而是神采奕奕地站起来,向曹操敬礼说:“丞相大恩大德,渊感激不尽。今日得以与丞相共饮美酒,实乃渊之幸事。请丞相放心,渊必定为丞相建功立业,不负丞相所望。”说完就拔出佩剑,在手上划了一道血痕,并高呼:“天地可表!”众将都为之惊叹。
曹操听了夏侯渊的话,看了他的举动,十分感动和欣赏。他也站起来,拥抱了夏侯渊,并说:“季玉(夏侯渊字季玉),你真是我的好兄弟!你今日喝下一石美酒,并无半点醉意。这说明你有着超人的胆量和才能。我对你非常放心和信任。我希望你能在汉中之战中发挥你的优势,为我打下这个要地。”说完就给了夏侯渊一个重要的任务:率领精锐部队攻打西凉军驻扎的阳平关。
夏侯渊接受了任务后,立即带领部队出发,并在第二天就攻下了阳平关,并斩杀了西凉军主将郭淮、李堪等人。这样一来,曹操就顺利地占领了汉中,并封夏侯渊为征西将军、汉中郡公。
可见,曹操的酒量并不是很大,但他却能用酒来考察人才、奖励功臣、增进友谊、提振士气。他用酒作为一种政治和军事手段,在三国时期留下了许多传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