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峰与谷》,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说:苦难并不是人生的低谷。对于人的成长而言,苦难就像一位严师,既不要害怕他,也不要故作姿态的嘲弄她,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甚至感谢它。等到我们回忆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它让我们的人生变得多么深刻,多么丰富,多么荡气回肠。
征服内心的恐惧,就意味着你处在人生的高峰状态。
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本书,不管高峰还是低谷,在变化中,要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对客观事实的态度上,时时反省自己,不断修正,用正确方法来抵御内心的恐惧,就能随时随地的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
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非常的方便,随时随地收发电子邮件,微信、微博,让我们不出茅庐便知天下事。甚至可以多线程工作,比如一边听书一边吃饭,一边写报告一边回复客户,……等等,这些让我们看起来非常忙碌,甚至不自觉的享受这种忙碌,我们试想,这种忙碌真的能转化为生产力吗?研究表明,我们60%的时间花费在了这种,浮浅的事物上了,这些工作,不仅产出的价值有限,还会永远性的损害我们的效率。事实证明,把事件排出轻重缓急,一次只做一件事,才是最高效的工作方式。这里我推荐两本书,《吃掉那只青蛙》和《深度工作力》。
关于焦虑,不知大家有没有晚上睡不着,总为白天未完成的事情而焦虑万分的情况,例如:老板交代的工作,由于白天闲聊,看八卦新闻,晚上聚餐等,就把正事耽误了,或者在办公室东搞西搞,先捡容易的活干,到下班时,重要工作就没有做完。我们的事情永远都做不完,只能捡重要的做。我们的成就有多大,取决于做了多少重要的事,就像我们都熟知的挖井理论,不在于挖了多少口井,而在于你挖的那口井的深度,和你挖井的选址。
有序完成计划事件是告别焦虑的法宝,再推荐两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搞定》系列的1、2、3册。
最后我们讲讲习惯的力量。很多人可能都认为,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在过去的20年里,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市场营销人员,通过研究,不仅发现了习惯的运作机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了改变习惯的方法。
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作出的选择,是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也仍然经常甚至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形成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者意识到其它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就会自然而然地启动,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并不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就会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那句话说的好,习惯改变命运。最后推荐一本书,《习惯的力量》。
今天我们组长曲子跟我提到了一个词:核心技能。核心技能就是我们的命脉,也就是别人无法替代我们的地方。不断改进自己,就是在修炼核心技能。
恐惧,让我们止步不前。低效,让我们逆水行舟。焦虑,摧残我们身心健康。习惯,决定我们命运。这些地方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让我们一起改进它吧,这样我们才不枉此生,过得更有意义。
-----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