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道德经》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解读】
如果找错方向,转而向形而下的外物及知识层面去求,将不会成功。
“天下有始”,即表示天下即万物是被创造的。“以天下为母”,前面省略了主语“道”。“道”是母,天下即万物皆为子。
母子关系是紧密而不可分的。那么道与万物的关系也是如此。如果能够得到道,就可以顺理成章明了天下万物。明了天下万物后要懂得向道回归,守住道这个根本,如此便可以在世上享平安。这两句提示我们,拨开纷乱的万物,凡事从道上着手。
求道的路径方法要用心去探索,一旦进入道中,人就会欲望变低而不外求,人生也会少了许多劳苦愁烦,多了不少喜悦满足。相反地,如果靠自己的感觉器官去向外在寻求,比如用眼睛看、耳听的有为方法,人将在劳苦愁烦里看不到尽头。
人如果能从细微处觉察事理中,在道面前谦卑顺从,这样的人看起来将是世俗标准里的细致、柔弱。但因为他们心中有道,重内轻外,重天轻世俗,实际却是天地间真正的聪慧、强大。
道在外称为光,要借助身外的道的辅助,让大道重新进进入自己心里。道在人心,则称为明。如果能做到让外在的光进入心中产生内在的明,那么就不会给当前的肉体带来祸患,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道的原则。
【管理视野】
管理者无为而治,但也需要注意有细节思维,所谓细节思维是见常人之所未见,想常人之所未想,才能行常人之所未行之事,并不是要管理者事必躬亲。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需要有持续管理的理念,而持续管理依赖的正是细节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