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
(解读)
“帝曰:水俞五十七处者,是何主也?”黄帝问道:治疗水病的腧穴有五十七个,它们属于哪脏所主?
“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岐伯说:肾腧五十七个穴位,是阴气积聚的地方,也是水液出入的地方。
“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尻骨之上有五行,每行有五个穴位,这些是肾的腧穴。所以水病表现在下部则是浮肿、腹部胀大,表现在上部则是呼吸喘急、不能平卧,这是肺与肾标本同病。
“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所以肺病表现为呼吸喘急,肾病表现为水肿,肺病还表现为气逆,不得平卧;肺病与肾病的表现各不同,但二者之间相互呼应、相互影响着。
“俱受者,水气之所留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三阴之所交结于脚也。”之所以肺肾都发生了病变,是由于水气停留在两脏的缘故。伏兔(是人体常用的穴位,位置在于人体的大腿上,可以应用手掌的掌根对准膝盖的髌骨底下,中指的底下位置就是伏兔。在这里多提一下伏兔的作用与好处:伏兔是阳明经的穴,阳明属胃,胃经多气多血,气血活了,腰上就得到濡养,刺激这个穴位它就能加强气血的运行,濡养腰部的神经经络,可以解除腰部的疼痛)上方各有两行,每行五个穴位,这里是肾气循行的重要道路,肾和肝、脾经交结在足上。
“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凡五十七穴者,皆藏之阴络,水之所客也。”足内踝上方各有一行,每行有六个穴位,这是肾的经脉下行于脚的部分,名为太冲(太冲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反应肝脏的穴位,位于足背上一侧,在第一和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用手指沿着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当手指压到感觉动脉开始在指尖跳动的时候就是太冲穴的位置了,按摩太冲可以排除肝脏的毒素和消除火气的作用)。以上共五十七个穴位,都藏于人体下部或较深部的络脉之中,也是水液聚集的地方。
今天学习了穴的用处。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