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现在的生活里,回望阅读对我的意义。
1
我现在的身份是一个瑜伽老师,所以瑜伽对我是重要的事。
因为阅读,我瑜伽入门了。
虽然本科阶段,也接触过瑜伽两次。但一次给我的感觉是有点神秘兮兮,还有一次给我的感觉是过份强调柔韧性,它们都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瑜伽,自然也没能坚持练下去。
我最原初对瑜伽的理解是瑜伽是身心灵的练习。2015开始特别想学习瑜伽,原因一那时我已经以动感单车教练的身份已经进入到运动行业,想再学习一个相对静的运动去平衡。原因二是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困惑:我学了这么多年的心理学,可我还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冥冥中觉得瑜伽也许会有帮助。
怀着这样的想法,我寻觅了很久,终于在2015年的感恩节见到了我的瑜伽启蒙老师。但刚开始我的练习是断断续续的,不能坚持,不明白为什么要练习这些体式。
这里有一个背景:我身体一直很好,从小就经常会参加运动会,还总能取得名次的那种。上大学后受我一个老师的影响,长年一直有每天跑步的习惯。所以,对当时二十多岁身体一直很健康没有一点不舒服的我来说,是感受不到练习瑜伽体式对我身体的作用的。甚至有时还会觉得这种相对安静的运动有点枯燥,有点无聊。
那时为了学习瑜伽,我特意租到老师家对面的小区住,每天下午去老师家两三个小时。每次先复习前一天老师教的,然后再学习新的体式。老师问我:回去练了吗?如果没有练,就会很羞愧地说“没有”。一直没有入门的感觉。
直到有一天看到老师桌子上的那本《瑜伽经》,忘记当时是看的具体哪一段经文,但我能感觉当时我看进去了,知道了为什么要练习瑜伽。
瑜伽是止息心意的波动。那么,如何止息呢?静坐,通过静坐,达到三摩地的状态。那为什么会有身体的瑜伽,哈他瑜伽,很多身体的动作呢?
其实哈他瑜伽,只是瑜伽体系里很小的一个分支。原因一是瑜伽是先传到美国,再从美国传到中国的。美国人很注重身体的练习,发扬了哈他瑜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很多人如果让他静坐很长时间,他的身体是支持不了的。所以要练习身体,当身体强壮了,有能量了,髋不那么紧了,才可以坐下来,坐很久,冥想,从而最终达到三摩地。的状态。
《瑜伽经》里有很多很多的智慧,我很喜欢读。每次打开,都能有启发。所以,因为这本书,我练瑜伽入门了。我也爱上了瑜伽。
2
因为阅读,我快速成长,完成心智成熟之旅
2015年的年底开始有感觉,2016年1月确认是陷入有点严重的抑郁中。我是1986年11月生,因为对自己30岁状态的不满,中国人三十而立的传统思想,我对自己每天严厉拷问,最终陷入了很深的抑郁中。
每天责问自己:为什么30岁了,你还没有活出你想要的生命状态?30岁了,你怎么还没有结婚,还没有自己的事业?三十而立,你怎么没有“立”起来?
2016年的一整年,我几乎一直是在抑郁的底色中度过的,强撑着勉强工作,勉强生活。生日那天,也就是真的满30周岁的那一天,我一个人沿着河边,走啊,走啊,走啊,最后总结出三条原因:
1做事不能坚持,做任何事都需要量的持续积累
2情绪不稳定,所以做事的品质不稳定
3读书太少,所以间接经验太少,很多事都是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白回头,走了很多冤枉路。
问题1和2其实是一个问题,这件事我是通过练瑜伽把自己这个人生最大局限性“练”好的。
而3,我开始大量阅读了。特别是当时做了一个社团,叫心理学读书践行社,带领一群人每天读书、践行,有日记。因为我是活动发起人,所以做得特别认真,收获也最大。因为都是读的心理学心智成长相关的书,而且还要提醒自己践行,每天复盘写践行日记。所以那段时间成长特别快。我很清晰地感觉到在2017年3月的一天,我内心里一个很清晰的声音出来了:我“长”好了!
是,就是那种感觉自己“长好了”的感觉。如果用书面的语言表达,那就是我觉得我完成了心智成熟的旅程。虽然我是相信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我们每个人都要终身成长,但那一刻我会感觉自己的内核已经完善了,后面要做的终身成长只是一些细节的持续完善的而已。也就是在那时读了对我很重要的两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和《平凡的世界》,它们是我心智成熟之旅中最重要的两本书。
《少有人走的路》认为自律是解决人生一切问题的方法,深以为然。部分自律,人生就部分美好。所以希望人生全面美好和繁荣,就须全面的自律。于是,我成为了一个更加自律的人,也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还蛮自律的人,因为我希望人生全面繁荣美好,可以以自由、健康、快乐、智性、幸福、美好地活到150岁!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意义后面会再讲。
3
因为阅读,让我坦然面对了家庭的巨大变故。
对我的生命影响很大的一本书是《平凡的世界》,它是一个大部头。那时差不多是2017的上半年,我的零碎时间几乎一直都在读它。它陪伴了我非常坦然、情绪波伏非常小地知道和N面对了家庭的变故。事情简单说是我爸因为一个错误的投资决策,一下子欠了很多钱。
从小我包括我爸妈都从没被钱“挤”过,因为爷爷奶奶很能干,所以我爸妈结婚时候的婚房是当时村里建得最好的房子,那时时兴的嫁妆什么五件套,我妈也都是有的。爸爸是老师,妈妈在学校里兼职“打铃”(那时还没有电铃,需要人工打铃。)所以,他们都是有工资的人,家里的地也种着。还有亲戚在棉花站和粮食站,所以卖粮食也有人照应着,总能卖个好价钱。用我妈的话说,就是:从没跟别人借过钱,只有别人跟我借钱。
后来,遇上改革开放,我妈又开农机配件,也做得不错。我爸妈从小就没吃过什么苦,我就更是了。我妈还柄着出门在外一定要有钱的想法,我上大学的时候生活费一直是给得很多的。所以,我一直是对钱没有概念的,也从没忧郁过未来。爸妈总说的是他们以后不需要我养老,我管好自己就可以。如果以后结婚了还要陪嫁我什么,给多少钱之类。
可是2017年开始,渐渐感觉到了不对,因为这个决策我家一下子没钱了,还倒欠了很多钱。后来我要结婚,需要处处花钱的时候,就越发地明显了。
但因为我当时在读《平凡的世界》,当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时, 一我的思绪很多时候停留在书里的细节里,二感觉现实生活和书里是一样的。人生就是充满了无常,一件事紧挨着一件事发生。于是,我非常容易地接受了这件事的发生。
另外,和书里比起来,现在的时代日子好过多了。
这本书让我看到父母那一代人的不容易,因为时代的束缚,即使满怀抱负,个人意志在时代面前太渺小了。所以,我似乎一直都觉得自己很自由,可以想怎么活就怎么活,感恩活在一个好的时代,即使过去是疫情的3年,我依旧是这样的心态。另外,主角孙少平特别有人格魅力和能量,鼓励我不管在什么处境下,多难,都不怕。
这本书是我的能量底层。它让我始终觉得自己生活在现在这样的时代,很自由,可以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很幸福地生活。
4
因为阅读,我成为了一个会员眼中不一样的老师
这是我今年1月11日写的一条朋友圈,确实,阅读对我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因为阅读相对多,我的会员面对自己工作生活中一些重要的事时,都喜欢和我说一说,我会相对理性地跟她们分享我的看法。所以她们姑姑觉得我不仅仅是一个教人练习身体的瑜伽老师。很多时候,她们把我当朋友,当闺蜜,当姐姐。
5
因为阅读,我的精神和灵魂每一天都可以得以滋养
这个是我今天发的一条朋友圈。对我来说,每天的阅读就是和智者的深度聊天,有一些输入,有一些启发,有一些思考,会感觉是对自己最好的滋养,让自己一整天都很有能量。
Ok,先写这么多!
本来还计划2023年每周写一篇周记的,结果四月都快过去了,才只写了一篇,哈哈,所以就不再给自己列flag了。不过,到时经常喜欢在朋友圈记录一些有感而发。喜欢我这些碎碎念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