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外甥女敏他们先是去逛了赫赫有名的地坛庙会。
我去过多次地坛庙会,嫌人太多太过拥挤,没有陪着同往。但第一次在北京过年,历史悠久的地坛庙会是值得去体验一下的。不过,据说,他们也是进去体验了一把人潮的汹涌,拥挤得几乎都要走不动道了。他们草草地挤了一圈,尝试了一下北京如今的年轻人都入不了口的豆汁,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味觉体验出来了。然后,曦就带着父母在她家附近的党史博物馆呆着了。
我则清闲地顶着寒风,在新家附近溜达了一圈。周围的小店无一例外地都是铁将军把门,街道也是冷冷清清的,只有光秃的行道树在寒风中颤抖。
于是,回家刷剧,刷完了我们正看着的谍战剧《惊蛰》,又看了前一阵子风评不错的电影《好东西》。我正沉浸于影片中女性的坚韧顽强,先生却来了句,太琐碎,完全不像大家说得那么好。看来,这部女性主义电影男女观众看法迥异呀。
初四,本来要陪着敏他们去什刹海冰场,虽然都不会滑,但见识北方真正的大冰场,体验一下坐着冰车在冰上嬉戏的畅快。上午十点左右到冰场,冰场前排了长长的队伍。被告知,至少要两三个小时才能进场,因为冰面要限流,且冰车早已被租完。只能放弃。
一路闲逛,从什刹海逛到南锣。南锣又是人挤人人挨人。挤着数了会人头,就转道五道营胡同,找了间小咖啡馆,温暖地边品着咖啡边聊着家乡的人、事和物,说着一些过往,很是惬意。晚上又一起看了口碑极佳的超燃的电影《哪咤之魔童闹海》。平时并不喜欢动画片的敏和我,居然也看得热血沸腾,尤其是后面哪咤和敖丙的两句台词:“若前方无路,我就踏出一条路”、“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这乾坤。”
初五,女儿休息。我们两家六口,找了家重庆火锅店聚餐,就像除夕夜团年饭一样,在红红火火的热辣中一起送走“年”,迎接“财神”。
饭后,在附近的花鸟市场逛着,欣赏着北方严冬里的姹紫嫣红,最惹眼的仍然是那些姿态各异五颜六色的蝴蝶兰和大花惠兰。女儿执着于造型别致寓意比较好的多肉盆栽,曦则看上了橙色的蜡梅和郁金香。最后,两个小辈各买了自己喜欢的。
敏则感慨,这里和室外凛冽而苍凉的北方的冬简直就是两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