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穷人来说,冒险不可避免,他们常常自己做着小生意,或是做零工,基本上得不到任何就业保障。在这样的生活中,一场不好的突变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一位国际金融领域的人总说,穷人就像对冲基金经理一样——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风险,而唯一的不同点就在于二者的收入水平。
实际上,他对于这个问题的估计过于保守了:与几乎所有的小业主不同,对冲基金经理不需要承担自己全部的损失。此外,穷人常常要为他们自己的生意筹集所有资金,这些资金要么来源于家里的积蓄,要么是从别出挪借的,而这种情况是大多数对冲基金经理无须面对的。
穷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风险。矛盾的是,有些事件在富裕国家被认为是灾难性的,但这些事件似乎很少在这些国家发生。
2009年2月,世界银行总裁罗伯特*佐利克警告全球首脑们:“全球经济危机将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类危机,除此他们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尽管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在专注于拯救银行及激励方案,我们不应该忘记发展中国家的那些穷人,如果这些国家的经济发生变动,那些穷人受到的影响大得多”。
世界银行发言人在谈到这一主题时还说道,随着全球需求的下降,穷人将失去他们的农产品市场、在建筑工地的零活儿,以及他们在工厂里的工作。由于缺乏外部援助,并伴随着税收减少的压力,穷国政府将会削减对学校、健康设施及援助划的预算。
当然,全球经济危机的确增加了穷人的风险,但对于他们每天需面对的全部风险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即使没有令世界银行担心的全球危机,情况也会是这样。
1998年亚洲经济危机期间,印度尼西亚盾贬值75%,粮食价格上涨250%,国民生产总值下跌12%。然而,种植大米的农民实际购买力却提高了。只有政府雇员及工资相对固定的人,才陷入了糟糕的境地。1997~1998年,泰国爆发金融危机,经济下滑10%。
即便如此,在某项调查约1000人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们的工资下降主要是因为一场旱灾。只有26%的人说主要原因是失业,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失业并不是完全由这场危机造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穷人来说,事情似乎并不比往年更糟,因为他们的境况一直很糟。他们正在面对一些非常熟悉的问题。在穷人看来,每一年都过得像身处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一样。
穷人不仅过着风险更大的生活,而且同样一场灾难,可能会对他们造成更大的伤害。首先,对于手里本来没有几个钱的人来说,削减消费是极为痛苦的。如果一个不太穷的家庭需要削减消费,家庭成员或许就要少打电话,少买点儿肉。显然,这都会令人感到痛苦。但对于穷人来说,大大削减收入可能就意味着一些必要开销的削减。
其次,当今天收入与未来收入之间的关系呈下降趋势,与目前的不愉快相比,一场灾难对于穷人的影响或许会更糟。对于似乎有投资能力的人来说,如果投资回报相对较小,那么就可能会产生一个“贫穷陷阱”。而对于投资能力较高的人来说,投资回报也会更高。然而他们的生意要具备盈利所需的基本规模(这一点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详细叙述)。
这种情况常常会受到一种心理过程的强化。失去希望,感到没有出路,这会大大降低人们渡过难关所需的自控力。他们中似乎都不具备振作起来、从头再来的心理素质。
这种影响或许还有来自于其他一些心理因素:面对风险(不仅包括收入风险,还有死亡风险或疾病的风险)会使我们为此担忧,而担忧会给我们带来压力,产生抑郁情绪。在穷人当中,抑郁的症状更为普遍。我们在感到压力时更难集中注意力,这可能会降低我们的效率。
在这样那样的压力环境下,面对不同的经济选择时,他们不太可能会做出理智的决定。使之脱离通往中产阶级之路,转而踏上永久贫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