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先来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安德烈的男孩,他从小在美国波士顿的贫民窟长大,身边都是问题儿童。但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因为在当时,他参加了学校乐队,在里面吹小号。乐队有一名叫埃利斯的老师。这名老师看出,安德烈有音乐潜力,所以对他很关注,经常关心他、帮助他,而这些都是安德烈平时难以获得的。
渐渐地,安德烈开始越来越不想让老师失望。所以,他开始有意识地发展自己吹小号的天赋,朝着一名出色的小号乐手的方向去努力。那段时间,他每天上学的主要动力就是练习小号。
后来,到了升高中的时候,埃利斯老师帮安德烈申请了一所重点高中,因为那里有实力很强的乐队,还有靠谱的乐队指导老师。而安德烈最终也进入了那所重点高中。但不久之后,他却辜负了埃利斯老师的期望。
安德烈虽然热爱音乐,却并不想跟那个重点高中里的乐队成员一起玩——他觉得他们都太无聊了。他想当一个酷小孩。于是他开始跟一些他眼中的“酷小孩”一起玩。这些人不仅是闯祸精,而且还不喜欢音乐。一段时间后,他们跟安德烈说:“要么你就把那个该死的小号扔掉,要么就别想跟我们玩。”
虽然抉择的过程很艰难,但安德烈最终还是向社交压力屈服了。他把小号丢进了垃圾桶;跟小号一起被丢弃的,还有那个热爱音乐的他自己。从那以后,对他来说,“成为出色的小号乐手”这个目标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目标,那就是成为像他的朋友一样的“酷小孩”。
于是,他开始逃课,跟着同伴们一起,一头扎进了各种打砸抢的犯罪活动中。18岁那年,安德烈因为打劫伤人,被判入狱。
在监狱里,他非但没有悔改,还有了新的目标,就是成为他所在的罪犯帮派里地位最高的人。他说,当时罪犯在帮派里的地位是按照犯罪的数量和种类排定的,所以,想要提升自己的地位,他就得继续犯罪。于是,他在监狱里打架、伤人,为此被单独监禁了两年半,刑期加长十年,但他也因此成了帮派里排名第三的“人物”。当时,在他的眼里,加刑和单独监禁都是他的勋章,是地位提高的标志。
好,这里我们停一下。如果按照这个路径的话,安德烈最后的归宿是很显然的,那就是犯更大的罪,甚至杀人,最后终身监禁。
但是,现实中事情的发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后来的安德烈,不仅成了刑满释放人员重获新生的优秀典型,在世界各地发表演讲,甚至还当上了哈佛大学的研究员。在大学里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专门研究怎么减少美国的犯罪暴乱,还有国家提供的资金支持。
那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这要从他的一次不成功的杀人计划说起。那天,监狱发生了暴乱,他所在帮派的一些人被捅成了重伤。于是,他开始策划复仇,准备杀掉另一个帮派里那七个掀起暴乱的人。这七个人都是当时在监狱里比较有地位的人,如果杀掉他们,安德烈就能坐上帮派里的“头把交椅”,达成他的目标。
但是,就在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安德烈却突然停下了。他开始质疑这个目标本身的意义。他问自己:成为监狱帮派里地位最高的人,然后呢?他回答不出来。
他后来回忆说,在那一刻,他想起了《绿野仙踪》里的主角桃乐丝,桃乐丝寻找了一路,最终发现,自己要找的那个奥兹国的巫师根本不存在,有的只是烟雾和假象而已。而过去的几年,他就像桃乐丝一样,一直在一条路上狂奔,跑到最后才发现,路的尽头是虚无,是一个根本不值得追求的东西。
所以,那一天,安德烈没有按计划去杀人,而是回到自己的牢房,心里想着:“如果我原本的目标根本不值得追求,那我真正应该追求的是什么?”
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开始寻找新的人生目标。一开始他想把“从监狱里出去”作为目标,但他接着又想,光是“出去”可不够。根据监狱里的经验,四分之三的犯人都会“二进宫”,也就是说,出狱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彻底的自我转变。所以,他需要有更高的追求,他不仅要出狱,还要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他又开始琢磨,要想成功,我需要做到哪些事呢?然后他想到,大部分的成功人士都上过大学。这就给他明确了接下来的努力方向。他告诉自己:“我必须要考上大学。”
而当时,在波士顿长大的他,只知道一所大学的名字,那就是:哈佛大学。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郑重地作出决定,把“考上哈佛大学”作为自己新的奋斗目标。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开始努力读书,自学写作和法律,还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怒气。监狱给他指派了一名兼职的导师,在导师的帮助下,他开始逐渐变成一个有担当、懂得服务他人的人。
就这样过了八年,他终于走出了监狱,进入哈佛大学就读,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又过了16年,他当上了哈佛大学的研究员。
未完待续,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