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原文: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孔子说,上面的人好礼仪,则跟随者、民众就好管理了,好使用了。
这可是千古难题,每个人都想让别人听话,每个女人都想让自己的先生、孩子听她的话,我说什么就是什么,想干什么大家都支持。孔夫子给的解决方案是好礼,你好礼了,大家就听你的了。
想让孩子好管,前提是父母得好礼,我们教育孩子,不是给孩子讲要上进、去学习,做事不要拖拉,遇事不要逃避。你想让孩子解决平时遇到的这些琐事,不是从这些问题入手,而是从他内心的动力入手。
如果孩子不想解决这个问题,累死你都帮他解决不了。如果孩子不想上进,你不管给他再好的方法他都不想学,一个人上进的劲儿,一定是从他内心生发出来的。
一个母亲,你要给他的就是他内心的动力,就是他人生的格局和方向。妈妈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第一,上好礼,对人要有礼帽。作为妈妈如果你每天对你先生就是各种辱骂,对公婆每天都是各种诋毁,对孩子每天都是各种斥责,你觉得你的孩子会听你的吗?绝对不会。所以人能拿到最好结果的方式就是他对谁都以礼待之。
如果你是很温暖的,跟先生讲话是温暖的;跟公婆讲话也是温暖的;跟孩子讲话也是温暖的,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是以柔克刚。
如果你是冷冰冰的,就会让大家觉得你不顺眼,就会让人不想靠近你,一个妈妈一定要对孩子温柔,如果你都不对他温柔,这个世界还有谁能对他温柔?
一个妈妈一定要学会跟自己的爱人、孩子、公婆好好讲话,所有的问题都是在温柔当中解决的,都是在有礼当中解决的。不要做一个冷冰冰的人,这样你就没有追随者,谁你也管不了,没人听你的,你就会很孤独。
必须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孩子。你尊重你的孩子,你才能用他,比如吃完饭要收拾桌子,孩子帮你端盘子到厨房,如果你跟孩子说谢谢宝贝,真是妈妈的小帮手,他下次还会帮你做事,不要觉得他是一个小孩,要把他当做大人一样去尊重,否则他就会觉得很委屈,孩子就会觉得妈妈不懂他,如果你总是说他你是个小孩什么都不懂,那他就会觉得他跟你沟通不了。
第二,一定要以身作则。你天天想让孩子长大一定要孝顺你,但如果你每天对你的公婆就是各种鄙视各种瞧不上,那你的孩子就会模仿你,真的会依样画葫芦,龙生龙子,虎生虎儿,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如果你自己做不好,你想让你的孩子在你晚年的时候孝顺你,那你简直是痴人说梦。你孝顺,你的孩子才有可能孝顺,因为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所以自己一定要做好。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从,要以身作则。
第三,一定要有仪式感。你想要孩子优秀,你就得优秀,你去学习,你的笔记写得整整齐齐,那你的孩子看到了,他就会很认真。孩子在你身上学的东西,是从你的这些形式当中学的,如果你懒成那个样子,你想让他勤快是不容易的,你得先做起来,你得勤快、自觉。如果你给孩子展示出来的是各种懒散,那孩子学到的就只有懒散,很难从你身上学到好东西。
教育孩子是很累的,但是孟母她为了让孩子学好,她可以不断地搬家,搬家多累啊,但是孟母会做,圣人果然也有一位圣人般的母亲,孩子不努力,是因为他有一个不努力的妈妈,我们离圣人的妈妈还远着呢,先把自己做到位,而不是总要求孩子,你做好了,你去使唤孩子就会很轻松。
第四,一定要让孩子觉得你是为他好。一定要让孩子觉得你能够成就他,觉得你能够帮助他成长。让孩子知道这样严格要求他是为了让他将来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让孩子知道让他吃苦一定是为他好。
第五,一定要学会给孩子树立志向。在学校里成绩很差的学生天天打游戏,他往往是没有什么志向的,而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他心里是有着一个远大志向。听过这样一段话,我知道在市场上卖菜用不到勾股定理,但我知道学了这些东西,可以决定我是买菜的还是买菜的。你学了你可能就是坐在办公室,你不学你就只能到市场上做这样的工作。妈妈给孩子树立一个远大志向,孩子就知道他要往哪里走。
我们真的应该翻开《论语》读一读,你学了这些智慧,当孩子叛逆的时候你就知道,是你不够优秀了,让孩子觉得你什么都不懂,想让孩子有所成就,前提是先优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