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恩怨情仇比盛夏梧桐上的叶子还多,说来都像是讲话本。
不过江湖再大,也不是随便就能找到容身之处的。三火是个孤儿,在当地门槛低的杂鱼帮派讨了个小喽啰的活儿,也算是江湖中人了。此地山清水秀,但也没啥珍奇的,没有腥风血雨、你死我活,一年到头闲得骨头都软了,偶尔打探点江湖轶事下酒,喝多了还要挨罚,就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抱怨是不敢,他那小身板禁不住头儿的两巴掌,只好随便找个地儿散心。
今儿他在江边逛荡着,心里想着好不容易攒了几个铜板,好歹也享受享受,颠颠地找个有点名气的包子铺买了几个肉包子,边吃边往江边走——再怎么享受,大门还得看,四舍五入这可是掌门的活儿,竹棍一拦,万夫莫开。这路清净,他头也没抬,可好日头就总有煞风景的,就在半道上,兀地窜出一个人影拦在他面前。
“哎呦!”三火稳住了手里的包子,压下眉头抬眼看眼前的人。那是一个身着青灰布衣裙的三十多的女人——虽然看容貌体态和二十岁无异,但依照三火自幼行走市井练出的眼力,她肯定三十朝上了。女人带着旧斗笠,压得很低,看不清脸,但身形挺拔,以一个颇有风度的姿势拦住了小喽啰。三火低头再一看,拦住他的是一柄……竹汤勺?
谁行走江湖带一把汤勺啊?可高人往往行事风格荒诞不经,不容小觑,不容小觑。他暗地里忖度,也没显在脸面上,扯开了一张有点像店小二的笑脸:“这位贵人,您是初来乍到迷了路吧?嗐,我们这儿小路比不上外面大道,走迷路是正常的,您是去……?”最后还在尾巴上添了一个钩子,免得对方不接茬。
女人不给他面子,直说:“我认识你,夏水帮的看门弟子。不巧,有事相寻。”女人收起了汤勺,转而拿出一本书来。三火看了心里一紧,心道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话本里见了什么武林秘籍的杂鱼十有八九都没命了!他后撤一步几欲先走,不料女人身法轻灵,一转一迈又拦到他身前,直截了当把书塞到他手里,三火被倒霉砸了个满头,认命咬牙睁开眼,定睛一看!
——手里俨然是一本菜谱。
女人诚恳地对他说:“我哪儿都买不到这种鱼,你守着江,应该知道罢。”
三火:“……”白紧张了。
那种鱼说不上罕有,就是不好做,肉也不多,但据说营养丰富,因此价格还挺高,可这一片都没什么特别有钱的人,也没什么名厨,有价无市,偶尔有远处人来买,都是渔家直接送过去,根本不摆在集市上。女人不爱交际,自然也就不知道了。女人得到了答案,看起来还挺满意的,上下打量着三火:“你可有外出历练的想法。我三日后要外出,为表谢意,可以捎上你。”女人顿了几息,又说:“帮派那边由我讲,总之不会吃亏。”
三火自幼长在这个小渔村,能出去简直是谢天谢地,何况又不用自己备盘缠,连忙答应了。
三日后,女人牵着两匹马来到夏水帮。出来时,她就多了一个跟班,有点笨拙地骑马。
“所以,你不会骑马。”女人走走停停等着他。
“怎么,我在渔村还要骑马吗!”三火拽着缰绳,在马背上努力坐住,冷汗都下来了。
一会儿,二人在茶摊歇脚。三火咕咚咕咚喝了一海碗,嘟嘟囔囔抱怨好久,才想起问:“贵人,咱们也算是认识了,我叫三火,不知道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