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教育者的鲜花
——我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那应该是在三年前,记不得是哪一天了。在新华书店那一列大夏书系的书架前,从那密密麻麻的书丛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薄薄的小册子,虽然它的封面是暗色调,但我喜欢它的书名《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打开书,随手翻了下内容,里面记录有很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我就果断把它买回了家。想不到这本书至今已经陪伴了我三年,期间我不断得打开它来看。
书里面的文字有一股魔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因为文章有深度,很多文字都需要我读很多遍才能理解。这本书很耐读,仿佛永远都读不厌,而且每次读我都会有新的启发。这本书的作者是薛瑞萍,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她,她的很多教育思想都深深地影响了我。而其中最深的就是关于她的读书札记和语文教学。
“大量的、高品位的读;自由地、诚实地书写;勇敢地、大胆地思考——这,就是我磕磕碰碰一路走来的、越来越坚定的语文学习之道。”在书中,她如是说。工作中,我也如是做。
大量的、高品位的读,拒绝浅阅读。根据薛老师的读书札记,我买来了她极力推荐的诗集《沙与沫》,诚如她所言,里面果然是如诗如画的文字,言简意赅的语言,还有那深深的人生哲理。我也按照薛老师的方法把这本书一遍一遍的读,甚至张口背诵。也只有背诵,才能够真正的把这本经典消化进自己的肚子中,沉淀为自己的思想。另外我还同样读了纪伯伦的《先知》,感受到他远在六十年前便已经超越了时代的教育思想。
当然光读这一本是远远不够的。我又把以前读过的书都翻出来重新读了一遍。比如说鲁迅的书,我每年都要重新读。比如说《史记》、《论语》,我一直都在不间断地读。遇到难读的书不可怕,实在读不懂就暂时放一放,以后总是可以读得懂的。我还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仔仔细细细细地读了好几遍。有一次在我们学校的读书沙龙活动中,我还把它以汇报课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在阅读经典书籍的道路上,我越走越远。
书不能死读,还要勇敢地、大胆地思考。以前我读书只是游离于文字表面,看情节,图文采。从来没有针对书籍进行过属于自己的思考。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做笔记,把自己的想法及时地记录下来,隔一段时间再来读,再把新的想法记下来。慢慢的,我读书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力。我把这些对于读书的思考和感悟整理出来就成了书评。有的发到网上,有的拿去投稿。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稿件都能够被录用被发表,但这样的写作记录方式却给了我真正的思考力。
自由地、诚实的抒写。在薛老师的书中,有很多她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非常的真实,不同于一般老师所讲的那些育人故事。薛老师坦承,在某些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的责任是最主要的,老师的作用反而是微小的。在薛老师的笔下,那些教育故事是如此的真实。比如说有些家长包庇纵容孩子的行为,平时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对老师的沟通电话也是毫不在意。可孩子在学校吃了亏,便立刻找到学校来,质问老师和同学。这样的记录是那样的真实,并没有一味的为教育工作唱赞歌。虽然面对如此家长,但薛老师依然能够秉持正道,对这类孩子进行了“杯水车薪”的教育。
写作是自由的,也是诚实的。薛老师经常在班上朗读一些她喜欢的文学书籍,也经常读她自己写的文章。鉴于此,我也开始留心观察生活,开始记录下自己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作文课上,我经常给孩子们读一些我的下水文。我还把孩子们在校生活和春游的故事写下来,读给他们听。我只是想告诉孩子们作文并不可怕,作文就是描写生活,作文可以很简单,只要你的生活够精彩。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把孩子们的单元作文全部都收集,打印出来,做成了一本师生作文集。
在这本书中还还有薛老师的一些生活随笔。面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她敢于直言其弊。她觉得教师不应该做红烛,因为红烛太悲惨了,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我觉得教师应该是燃灯人,照亮着别人,也照亮自己。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节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因为这一天总是会收到孩子们的一些小礼物。薛老师的教师节可不一样,她直接在班上明令禁止学生给老师送礼物。薛老师的冷漠是有原因的,“现在花钱买它们,只能让商店老板开心。要想让老师高兴,就给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对于薛老师做法我极力赞同,在我的班级中,我也下了死命令,“以后的教师节就不要给老师送礼物啦。”记得当初,话音还没落,我分明看到了孩子们失望的眼神。“等你们以后毕业了工作了,记得回来看看老师,到时候你们买再贵的礼物,老师都收。”接着班上孩子们又是一阵唏嘘。
薛老师对我最震惊的影响还是她的语文教学思想。她反对公开课,她认为那是老师带着一群“假孩子”上“假课”。她反对题海战术和繁琐的考试,她认为最好的语文教育就是带孩子们进行大量的、高品质的阅读,平时让学生多练笔,写周记。她认为一个语文老师就应该是一本活教材。一个语文老师站上讲台,就应该有说“我就是语文”的勇气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