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冬日里落下的片片雪花。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或者说都有一颗像星星般闪闪发光的心,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星空。可能他们只是暂时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
从来就没有什么好孩子、坏孩子之分。这种标签不过是老师或家长给那些自己没有办法教育的孩子所贴上的。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因材施教——对我们目前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种空谈,但是这也应该让我们反思当下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应该是五彩斑斓的,然而现实却往往不是如此,相信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这是属于自己的秘密;这是自己内心永远的伤痕;这是我们最不愿提起的过往。
有人说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必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作为一名老师,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会用包容的眼光去接受每一个独特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你所期望的那样。因为不同才有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因为不同才有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因为不同才有了各行各业的划分。
为什么大人们所不能接受的异常就成了离经叛道,从而被认为是傻子、疯子、白痴?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过,存在即合理,但是这种情况的存在也是合理的吗?
为什么不反过来看看呢,合理即存在,既然不合理我们就要尝试改变,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幸运能够遇到一位好老师——能够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闪光之处,能够理解孩子的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好老师。
然而现实中,许多老师和孩子的交流都是不对等的,老师们高高在上,自以为自己是权威,拥有裁决一切的权利。言语是最伤人的武器,部分老师们对此甘之如饴,一次次挥动着武器伤害孩子脆弱的心灵。
孩子们原本五彩斑斓的童年被家长和老师用黑色一点点填满,连最喜爱的事物也不得不放弃。有的孩子就在这样的生活中一点点丧失自我,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那些被杨教授治疗过的孩子,让我想起了那些亲手被父母送上绝路的孩子。
也像《狗十三》中的李玩一样,家长们教育不好孩子的理由都是因为孩子的叛逆,正如30年前这叫做追星,15年前这叫做早恋,现在这叫做电子游戏……以后它可能还有别的名字,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原因,对于教育方式不认同的逃避方式,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对抗世界,却不被理解。
现在已为人父母的大人在小的时候难道没有遇到过这种相似的情况吗?难道现在的你们已经忘了吗?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起了《死亡诗社》里教孩子们读诗的老师,我们活着并不只是为了竞争,为了获得世俗的成功。正如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尽管最后这位老师他被其他老师排挤,不得不辞职,但是他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浪漫的种子。
我仍记得在老师离去的那一刻,几乎所有学生站到桌子上用他教给他们的方式对他进行告别——Captain.Oh,my captain!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认同,所以请爱和相信你的孩子,相信他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