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一出现的时候,我就在好奇它的盈利模式,想来想去,光是骑车那点钱支撑不了这个大的盘子。看网上各路大神拆解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看完你大概能明白一点。
押金299,就目前的消息,摩拜单车的用户量已超过1.5亿。我们来算个账,平均有8成的人把押金留在APP里(你不会每次用车都把押金拿进拿出的,对吗?我只骑过两次,半年了也懒得退押金,这是利用你的懒惰),那么就有1.2亿用户的押金停留在账户上。也就是358.8亿的滞纳押金,这辆车的购入单价,我不太清楚,据说一代的摩拜成本在3000元。而富士康工厂化生产大规模介入后,改良后的新型lite车型,重量压缩至17公斤,成本维持在1000元上下,而摩拜还是所有共享单车中成本最高的。截止8月底,根据摩拜对外发布的数据,至今共向市场投放了700万辆单车,仅造车成本就是70亿。刨过各种其他成本,摩拜至少有100亿的闲置资金在账上,虽然押金不能直接拿去投资,但是在资本市场里面,手里有现金就是王道啊,总有办法用钱生钱。
100亿的现金,可以派生出500亿的借款(你脑子可别想着100亿元去投资国债,每年3%的回报哟),这是金融基本的套路。500亿投资市场上,每年是35亿的稳妥收入,刨去利息、运营等费用,10-20亿利润,是有的。
一年挣10-20亿纯利润的生意。中国有几家上市公司能做到?怪不得能估值上百亿!
再则:
在你屁股跨上单车的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你都必须把你的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都发送过去。众所周知,共享单车行业尚未探索出有效的盈利模式,紧靠车辆出租收益,连成本都无法收回,对摩拜而言更是如此。而未来不论是走广告收益、骑行大数据或者资本运作,摩拜的未来都是不可限量的。
共享单车是跨界商业模式的经典模型,这种跨界改变了不少人的生活方式。例如我,住的离地铁站其实算很近,但是还是需要走路十五分钟左右,我就懒得走那十五分钟,觉得还是开车比较方便,尤其是上班路上。有了共享单车以后,我骑个五分钟就到地铁站了,还可以在地铁上听听音乐,不用担心开车堵在路上。
卖瓜就挣瓜钱,卖枣就挣枣钱,卖饭就是开餐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跨界才是未来之选。
苹果同样卖的不是手机,是一种生活方式。不是苹果的手机本身有多好,手机真的一般,还没有一些国产品牌的硬件好,但是用着舒服,用着顺手,用着方便,我就得上了一天不用苹果就浑身难受的病。正是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更方便,也更容易融入你的生活方式中。
怎么样才算人性化?就是你用的时候没有任何感觉,一旦换成别的品种,就觉得各种不爽,这就是人性化。我想你应该不会早上起来对着镜子感慨,昨天长了0.5cm的头发,身体里的胶原蛋白好像不够了,早上应该吃个鸡蛋。因为长头发是自然的,是不会引起关注的过程,自然就是人性化。好比你自己长的睫毛,和你去种的睫毛,感觉上一定差很多一样。越是人性化的产品,越容易融入到你的生活方式当中。
而跨界,就是带着一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来到一个新的领域,然后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目的。因为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成功因素,也就必然的改变了产品结构和市场环境,有可能完全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这样的例子众多,例如支付宝,马云一开始是想做淘宝来着,是改变你的消费习惯,从线下交易变成线上交易,而线上交易存在一个信任问题,是先交货还是先交钱,这种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千古难题,促使了支付宝的诞生,并且成就了阿里巴巴的盈利模式,而马云爸爸最终其实是开银行的,后来又有了蚂蚁金服等等,大家可以自行问一下度娘。
跨界在未来市场中有着巨大的红利,当然想得到巨大的利益,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跨界难就难在,需要打破常规,打破规则,跳出现有的框框,创造可能性。跨界牛人,多数运用的是一种大学里所谓的通用能力,也就是软实力:分析能力、领导力、判断力、眼光、格局、思维方式、情商、沟通管理能力等。培养这些能力并不难,有了能力,还要有团队,1+1>2。
著名的“世界咖啡”会议模式的主要精神就是“跨界”(crossover),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意见的碰撞,头脑风暴,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新点子。
人们很容易被既成文化或价值观所限制,同构型越高,越不容易产生新的创意。世界咖啡让参与者对个人风格、学习方式和情感智商所有我们惯用的评判人的方式的关注中解放出来,使你能够用新的视角来看世界,让你跟你的小伙伴进行深度沟通,并产生更富于远见的洞察力。
如果想过上更有挑战的生活
就让自己“跨界”吧!
如果想让自己“跨界”
就得让自己了解跨界的发展趋势!
如果想知道跨界未来的发展趋势
那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