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新或发明创造者来说,“提出问题”是一个超受欢迎的事儿,往往提出一个好问题,就代表成功了一半,因为思路对了。所以问题其实可以有很多分法,比如:你主动找问题,还是问题主动找你?比如:你欢迎问题,还是害怕问题?比如你是勇于解决问题,还是回避问题?其实看待问题的态度,已经有径渭分明的区分线了。有人说,人活着就是解决问题的,不然意义何在呢?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问题总是在人类周围环绕着,永远阴魂不散。从来没有人,能修得园满。而人生的过程中,问题有功也有愧,很难下定义。
拆解一切问题,给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读《拆解一切问题》的时候,对书中的“多维度拆解问题的新思维和方法论”深表赞叹了。其实问题就在那里了,不管你在与不在,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也可能不减即增。这是一个考验“心理太力”的事儿。有时候我们都害怕大麻烦大问题。而“拆解”这个动词太好了。对于一个棘手的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可以想着拆解它,利用作者提出的“锁定—分析—创构—锤炼—完善”为线索,具象而清晰地思考这个问题,拆解这个问题,做到多维度多方向去解构它,从大化小,细分出来而达到各个击破,最终必然找到一个圆满的答案。其实要相信,但凡问题,必然会有答案。走过很多时间之后,会发现对于问题来说,有时候也是“埋下一颗种子一样”的过程。我很喜欢作者提出的拆解思维,书中还阐述了尺子思维、剪刀思维、针线思维、锤子思维和螺丝刀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干货是比较多的,如果遇到问题没有信心和解题思路的时候,可以多翻翻《拆解一切问题》这本书,总有一个点,会打到你,给你的思维以启发,给你的方法论带来很现实的一课。
我曾经学过“5W2H”分析法,以及奥斯本“头脑风暴”和很多的创新思维技法。大师说过,“发明创造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甚至有着一定的操作步骤”,其实思维永不停歇,当你给它足够它的信息触发和碰撞,它必然回馈给你丰富的思路和答案。带着问题去工作和生活,有一双擅长发现的眼睛,观察力和思维力一给锺炼,你一定会成长为强者。
遇到问题怎么破?一本《拆解一切问题》在手,把它拆解成具体的可执行的步骤或层面上来。其实问题都善于伪装,一旦撕开一个口子,马上就溃不成军,我们就旗开得胜了。
透过现象看本质,《拆解一切问题》这本书一直在让我们看问题的本质,只要不停的“看”,什么难题也都不用过于畏惧了。比如针线思维的核心是创构,作者说人的大脑就是个信息批发站,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对于难解的问题,要四处网罗一定量的信息,再让这些信息交叉碰撞,获得丰富的创作灵感,灵感的击发往往就在一瞬间,它需要有外界环境的刺激,而你脑海中的信息含量足够多,它的激发速度就会越快越灵活。
锁定——分析——创构——锤炼——完善,5个步骤对应5把工具,5种操作。5把工具对应的是尺子、剪刀、针线、锤子和螺丝刀。尺子丈量界限,去找问题的边界;剪刀用来拆解大问题,进行细分、归类和各个击破;针线缝补思维漏洞,划碎为整,化整为一;锤子就是通过历练,把一切思维持续夯实加固,让能力变得更加强大。而螺丝刀是万能的,“你的人生就缺一把螺丝刀,时刻需要拧紧发条”,有了它的鞭策,你会一步步走向成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