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麽怀念那些没有与手机在一起的日子

放假在家,早上醒来,在被窝里迷迷糊糊。手习惯性的伸向床头的手机,打开移动网络,然后开始一一检查社交网络的更新状态,生怕一个晚上过去就和世界脱了节。

好像自己不刷朋友圈,生活就不能继续一样,我们选择成为一个观察者,着眼于别人的生活,却忘记自己应该做什么。

堆在床边的书轻轻叹息:“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我和手机正式交往的时间并不长。

真正拿到自己的手机,是在高中毕业以后。算来也没几年,却感觉它是我密不可分的恋人。

小学的时候班上大约百分之二十的小孩有手机,我告诉妈妈,她说:“你就做那百分之八十。”

初中的时候班上大约百分之五十的同学有手机,我告诉妈妈,她说;“你就做那百分之五十。”

高中的时候班上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有手机,我妈直接说:“高考结束前你想都别想!”

一是为了课余时间不影响休息,二是为了不影响学习,我心软好说话的妈妈竟然真的对我“狠”了一次。

现在想起来,高中那段日子过得异常得充实,如今很多想法和观点,一些喜好仍然受到高中时期的影响,有时候想起来,我无比怀念那段沉浸在事物本身与自我思索中的生活状态。



离开手机,让阅读成为一件私人的事情。

无论是当年看阿刀田高时那种浑身冒汗的恐惧,看安妮宝贝时那种静心修禅的错觉,看七堇年时那种青春冷不丁逝去让人流泪的伤感,如今好像再也没感受到了。

可能是因为那些时候每天接触到的东西来自课本和习题,构思精准,枯燥无味,于是任何其他题材的文字都成了奢侈的精神享受。又或者当时接触的东西太少,容易对一些新鲜东西产生敬畏。

无论如何,在没有手机打扰的日子,我的那些阅读可以被称作真正的阅读。自己有一个手账本,专门拿来摘抄一些喜欢的句子或者典故知识,没事的时候翻翻,至今还记得。和同桌因为一首诗争得面红耳赤,因为我说

如今习惯性的点击“收藏”,然后就默认自己已经看过了。失去了咀嚼文字的热情和为文字争辩的能力。

手机像是一个窗口,通过互联网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在信息过剩碎片的今天,书本,文字,因为触手可得,就显得没那么珍贵。我们的情绪和思考也容易被大众观点所左右覆盖,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观点太多,便没了观点。

阅读本身是一件私人化的事情,所有的交流和分享都应该有一个自我闭关,思索发酵的前提。

书本的阅读和手机的阅读不是一种阅读,前者是一种输入和积累,后者蒙着前者的面纱,是一种消耗。


真正的爱情是不会扎根于手机上的。

我妈看我和男票微信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干嘛要打那么多字那么麻烦,想你男朋友了见一面就好啦,再不济打个电话说呗。”

我狡辩:“微信不用话费啊”,她说:“见面不用心累。”

如果你对于感情的安全感仅仅来自于手机,那么对方手机一没电你就得疯。

在我看来,手机是恋爱甚至是人际交往中的必须品,为信息传递,情感发泄提供最方便的载体,可是聊天记录的长度并不代表感情的深度。

有的人寥寥几句,便深得你心,有的人排山倒海,却鲜有真情。

恋人之间有矛盾的时候真的不适合用手机文字往来,因为文字在这个时候显得太单薄也太淡漠,容易让人琢磨,一个标点的不合时宜,或者一个语气词的遗忘都会让人想多。

更可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对方在打出这些字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表情,光凭自己的猜测就妄下定论的确是让人心累的事情。

很多人很奇怪的,在谈恋爱这件事情上是行动上的矮子,手机上情话绵延不绝的天才。

他要是爱在手机上和你你侬我侬,却不喜欢和你见面,如果不是其他特殊原因或者条件限制,其实他(她)就是没有那么喜欢你。

或者说,你们适合做彼此的普通朋友,而不是手机宠物。


手机是社交工具,不是身体器官。

前几天在喝早茶的时候,精致的广式小点端上来,邻座的姐姐拿起手机开始一个劲儿的狂拍,说着:“等等等等,拍完在开吃。”

伯伯笑道:“现在的人啊,都是手机先吃,自己再吃。”

想起之前舍友聚会,聊得一阵过去后,大家开始掏出手机刷了起来,在宿舍群里抢红包,一时间手机里的热络和面对面却不言的安静让人觉得有些奇怪,以前的舍长敲了我们的脑袋:“大家都在,话不好好说就知道玩手机,嘴长手机上啊!”

于是大家都把手机放回口袋,说起以前高中宿舍的趣事,笑到不行。那种高兴是领到大红包还是“手气最佳”都没法比的。

有了手机之后我们有时变得很奇怪,让我们面对亲近的人反而失去了交流的热情,手机成为了我们的身体一部分,把我们隔绝在自我的小空间里,替我们发声,替我们拥抱,替我们去爱。

而这种爱,是没有什么温度的。

真正的好朋友,是虽然我不怎么给你点赞,朋友圈也少有互动,但是知道你忙,在你累的时候给安慰,见面的时候还是拥抱大笑。


我深深明白如今手机拿着的白色小方块是我“撇不脱的鬼冤家。”我不是想一棒子打死手机的好,只是我们“低头一族”应该有所反省和自觉。

我多么怀念那些没有与手机在一起的日子,因为那个时候我看的每一本书都是因为我想看,我流的泪发出的笑都是自然而然,不是谈资。

我去的每一个地方都在我心里都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朋友圈里一张滤镜优美,配文精致,坐标相识的动态。

写下的每一篇文字,都是来自我对那个男孩子的喜欢,而不是百度情话大全,拼凑成动人而充满格调的兼容性极强的情书。


放下手机并不意味着放弃看似热络人际关系的参与,选择遗世独立。而是用一种更为真诚而专注的方式体会生活,用一种有温度的方式拥抱你爱的人和事物。

我所以为的那些活得精彩的人,是私下现实生活与手机社交软件上展现的同等丰富的人。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之前仿照‘海报工厂’写了一个大概的架子Android海报制作(初始版),乘着今天晚上有点空正好做了些升级和进一步的...
    MartinBZDQSM阅读 2,022评论 2 18
  •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却没有感动过“ 这句话听过了很多遍,也套在自己身上实验过,却为说这些话的忧男怨女不值。 为什...
    依盈阅读 1,264评论 5 3
  • 还没感知秋的微凉, 却被萧索的寒风笼罩。 不知不觉走过晚秋迎来初冬, 这一年竟是如此匆匆。 2017从中国的北到南...
    晨风拾贝阅读 14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