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扈晓波
我的母亲,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一生,如同一首朴实无华却又动人心弦的歌,吟唱着坚韧、勤劳与爱。
母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她虽没有上过几天学,却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教会了我们做人要正直善良。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用她那勤劳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
我家姊妹五个,我排行老五。小时候,我特别依赖母亲,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母亲对我疼爱有加。那时候,家里很穷,每次吃饭,母亲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她自己则坐在小柜子旁边,吃着之前剩下的干馍馍。如果我们吃完饭有剩余,母亲才会吃一点,要是剩不下,母亲就只能吃些干馍馍,喝点水充饥。那时的我年幼无知,不懂得心疼母亲,现在想起来,心中满是愧疚。
小时候,家里来亲戚、客人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可以吃到好吃的。母亲会杀鸡做鸡丸子,烙饼或包饺子,这些在当时是极为珍贵的美食,而这些食物的背后是父母付出的无数汗水。我永远也忘不了母亲蒸的窝窝头、贴饼子熬小鱼、大锅菜、榆钱糊饼、吃不够的摊咸食等,这些都是家的味道,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
60年代的中国,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为了生计,母亲在院子里养鸡、养猪,用赚来的钱贴补家用。母亲一生都勤劳、纯朴、善良,我觉得世间所有美好的词语用在母亲身上都不为过。她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我,激励着我。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似乎没有片刻的清闲。她每天都忙碌着,白天,她忙里忙外一整天,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为我们赶制粗布棉衣和布鞋。那粗布是母亲用老式纺车一点一点纺出来的,然后父亲和哥哥们用老式织布机织成布。无数个夜晚,当我们醒来,看到的是母亲在煤油灯下纺线的背影,那一幅幅温情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母亲虽然不认识几个字,但她的品德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她教会我们要正直善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总是默默地付出,从不抱怨。无论是生活的艰辛,还是孩子们的调皮捣蛋,她都以宽容和爱来对待。
小时候,我们姊妹几个不管谁不舒服了,母亲总是第一时间为我们沏上一碗热腾腾的生姜红糖水,然后煮一碗荷包鸡蛋面。这份温暖,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母爱是无私的,她不求回报,只希望我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记得小时候,我们总是盼望着过年。过年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每到年关,家家都开始忙碌起来,摊炉糕、蒸馒头、蒸年糕、杀猪宰羊,充满了浓浓的年味。除夕那天,母亲会把炒好的花生放在炕上,大家一起分享。吃剩下的,父亲会分给我们,而哥哥姐姐们总会把他们的那份给我,因为我最小。在我们分享美食的时候,母亲已经在准备初一的饺子了。
然而,时光无情,母亲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如今回想起来,我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思念。记得有一次我回家探望,看到母亲白发苍苍,眼里含泪,似乎有话想对我说,可我却没有问出口。现在想来,我真的后悔莫及。
母亲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和坎坷。她担负着最多的痛苦,背负着最大的压力,咽下最多的泪水,却始终以爱、以温情、以慈悲、以善良、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我们。她的爱,如同阳光般温暖,如同雨露般滋润,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母亲,您是我心中永远的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您的爱,将伴随我一生,让我懂得如何去爱,如何去付出。虽然您已经离开了我,但您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心中,您的爱永远陪伴着我们。您的坚韧、勤劳、善良和无私,将成为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会永远铭记您的教诲,努力生活,让您在天堂里为我们感到骄傲。 (写于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