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走路,你真的体会过双脚踩在地上的感觉吗?说那么多的话,哪一句是自己的声音?
在十八线小城市,发现一家距离家比较近,临街有着落地窗、透着暖暖的光,有着淡淡木香味的咖啡店,足以让我欣喜若狂。
总是执着于这样的角落,白色的墙上不需要任何装饰,只有各式各样的杯子被挂在在顺手的地方,与白墙呼应出特别的美感。原木色的桌子和地板,有着窸窸窣窣的键盘声或者书页翻动的声音,间或咖啡机研磨豆子,慵懒的爵士乐,若有若无的咖啡香气,这是一家咖啡店该有的样子了。也许,未来我也会拥有这样一家店,不用太大,但是能让人瞬间沉静下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便开始迷恋在人群中的独处,在家里一个人也有一张桌子,可以面对窗户而坐,但总没有这般沉静。也许,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我们从出生就深处关系中,也必然要在关系中寻找自我。
偶尔毫无目的的坐上一辆公交车,阳光刚好透进窗户洒在乘客的脸上,那些面孔在卸下所有伪装后的松弛真实,那些暂时脱离人群、脱离手机只是望向窗外的人,那一刻属于自己。我也喜欢某个人气很旺的商场,不是去购物,而是喜欢去里面的一家总是有点拥挤的书店,找个座位坐一整天,看看书、看看来来往往的行人,书店里有一对小情侣,谈论着彼此喜欢的作者和书籍,言不由衷的有点尴尬,但是刚开始接触一个人的时候,不都是想要给对方更好的印象么,虽然我们都知道,后来喜欢读什么书都不会是爱或不爱一个人的原因。书店里多是妈妈带着孩子,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孩子带着妈妈,因为孩子们总是能拿着一本书坐在窗边看很久很久。某个天气晴好的傍晚,追逐的夕阳的方向慢慢走在滨河路的木栈道上,某个孩子指向飘向云朵的一只风筝,惊喜道“妈妈你看!”
这些瞬间,我会觉得自己在人群里,却又孤独而独特。
而在之前的日子,我对身边所有的人都会先是充满敌意的,不论在任何环境下,甚至是自己的爱人,都会将对方置于和自己比较的境地,世界里满是敌意和竞争。因为,没有处理好世界与我的关系。当我们还是婴儿使就认为世界都是受我们掌控的,这是一种完全的自恋。当我们慢慢长大本该了解世界与我的关系,脱离这种自恋时,对我们给予厚望的父母,却要让你相信你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也可能是他们本身胸怀大志却没能实现,于是觉得你就是那个战胜一切为家族争光的希望。所以,你开始携带着与生俱来和被附加的自恋,主动又被动的置于了竞争中,并且执念于自己的优秀,与整个世界为敌。
今天,希望读到这篇文字的你,和我一起明白世界从来不是以“我”为中心,我也不必一定要做那个最优秀的人,我只要做我自己就足够了。比我们富有、漂亮、做事得体周全、思想丰富的人比比皆是,别说整个世界,就算是你的爱人,甚至是孩子,都是与你无关的独立个体。而这世界也正因此才变得充满乐趣不是嘛?只要是存在的人,都值得我们感谢,因为他们让我们看到生活还有不一样的颜色。
放下敌对,并不是要“躺平”,而是分清楚自己和别人以及这个世界的边界,接纳自己,然后在自己拥有的世界里做到极致。
当你发现,自己能感受双脚都接触到地面的真实感时,你正在慢慢走进你的世界。身边的一切,正在渐渐变成迷人的风景,我们犹如看客,观察着我们所处的世界。
从关系中走来,走出一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