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了一下群聊信息,关于聊天这个话题,做了一些整理。每天我们都在和他人进行交流,如何做到有效又避免尴尬地聊天,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陌生人之间破冰
1. 尽量多表达自己的信息,让对方放松下来。
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等。
2. 聊话题:美食,家乡特产等
轻松愉快式地介绍自己,家乡,自己的一些信息。自报家门,然后反问对方,你嘞。
说到自己家乡的特产之后,再问问对方的家乡特产。(表现出对对方感兴趣,可以进入一下个话题)
2.1 聊大学,聊小时候。
小时候对人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引发共鸣,让对方觉得你懂ta。
2.2 实在不知道聊什么,先观察对方,从对方的兴趣爱好入手。平时聊天时就要多注意,细心一些。
3. 提问要具体
具体:是要让对方有选择,提问的人要列出问题的可选择的答案,对方在里面选择。太宽泛时,不知道如何说起。
3.1 工作中:根据领导提出的要求,主动把自己收集的信息归类,这一类是什么,另外一类是什么。如果老板的预算是。。。那可以选择A产品。
3.2 生活中:吃饭
今天中午咱们吃米饭还是吃面呢?
和朋友或者同学去吃饭时,我们有时候问对方,中午去吃什么?如果恰好对方也不知道想要吃什么,这样的大概率就是:两人很可能就一直在选择吃什么上花费很多时间,错过饭点时间或者随便找了一家吃饭地,但是你的小伙伴不喜欢这家,碍于面子,还是勉强维持了这段吃饭时间。
4. 聊天要下切问细节
有了具体的细节,对方在回答时也可以接上你的话,一步步进入话题的中心。这一点和刚才的提问要具体还是有点像的。果然,正确的话,都会重复出现,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换了一种说法,本质一样。
相反的是:上堆给结论,这样相当于把对方的话题进行总结,归纳。对方已经不知道要说什么了,聊天结束。
怎么要让对方说的更多呢?
看到别人的需要,不做话题的小偷。“我…”对方一抛出一个话题,如果我们一开口就说:“我知道…”这样你就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你身上了,抢走了话题。第一人称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可以适当减少使用。
5. 聊天交换的不是信息,而是镜像沟通
传达一个好消息时,希望对方能有积极正向的回应。如果回复很平淡,会相应地增加此类行为的发生概率,越来越不愿意说了。
孩子考试比上次有进步,把好消息告诉妈妈,妈妈的表情很平静,没有鼓励。孩子心里也会受挫,觉得这份快乐没有得到回应,以后有好消息也就不会分享了。
相反,如果对方问你问题得不到情绪回应,他们很可能会一直问你一些你不喜欢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