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意义之一在于让脑海里能容纳不同的声音,特别是非功利性的阅读!《被淹没与被拯救的》应该是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一本作品,它站在理性的弱者角度描述了纳粹集中营下的人性和世界,这是一个极权的世界。我读过茨威格的《昨日世界》,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以及《肖申克的救赎》第二篇的夏日沉沦 纳粹高徒,这些书通过不同的形式向读者传递一个警戒——人性的幽暗没有止境的。本书视角是作为一个犹太人在集中营幸存后对于曾经发生的灾难思考和历史见证,作为第三方去叙述着这段随着岁月逐渐简化的历史,莱维想向年轻人传递:用黑白二分看世界的方法是危险的,在极端的处境下,人性变得模糊,人的行为也失去了可辨的轮廓。人都生活在一个黑白不明的世界里,这是一个充满了暧昧与矛盾的灰色地带。
本书作者莱维和《昨日世界》的作者茨威格作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同一个民族的作家,最后结束都选择了自杀的,记得在《昨日世界》里,茨威格最后发出了: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但是要达到这个新时代,还要经历多少地狱和炼狱啊!莱维和茨威格都是心存美好与希望的人,茨威格在“无限”地等待中选择了离开,莱维早在集中营时候便已经“死了”,活下是为了见证历史。集中营的出现是文明社会里大家所不能理解的,人是怎么能够做到如此灭绝人性的呢?而受压迫者又是如何克服羞耻,学着牲畜活下去呢?《被淹没与被拯救的》解答了这个问题,人性中潜藏着宽广的灰色地带,那些迫害者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魔,受害者也绝非圣徒,大家只是普通人,受环境影响甚至支配的普通人,当然这并非是对那些纳粹主义的迫害者进行开解,道德模糊确实存在我们的生活中。莱维对于极端压迫的反应有一个很好的表述——一个人要死的时候,他忙得没有时间考虑死亡,整个机体都在奋力呼吸。孩子喜欢问集中营幸存者:“为什么不反抗”、“为什么不逃跑”、“为什么不选择自杀”等等。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隔着时空,站在如今视角去质问当时那些人,这本身便是一种不道德的表现。
《动物庄园》的动物起义很通俗而深刻的描述了一个极权社会的诞生,它的出现从不在人们的计划之内,它开始或许还带着美好的憧憬和理想,一步一步的演变是由于权力腐蚀了那些占据着动物世界领导位置的动物,以及秩序混乱后的幽暗进一步加剧,进而催生出了道德模糊和人格扭曲的区域。极权的出现责任不在于某个人,而是整个集体,集体里的每个人选择了缄默壮大的极权。集中营的诞生需要负责的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民族,而是整个时代人们的忽视。暴力之中最可怕不是暴力本身,而是冷漠,这也是冷暴力更让人无法接受的原因。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沟通,但当“无法沟通”时,问题便严重了,无论是集中营内党卫军与囚犯之间的无法沟通,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无法沟通代表拒绝沟通,不愿意接受其他的声音,而脑海便只剩下一种声音,偏执是可怕的。
本书还让我再次想到了《法治的细节》中提到法律的意义,法律是道德的最后底线。为什么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逮捕了,而法律依旧要求警方必须出示所有证据才能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我记得小时候看到这种电视情节的时候总是好气啊,明明犯罪嫌疑人就是凶手,可是如果警方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那么犯罪嫌疑人就无法受到应有的惩罚,以及不理解为什么会有律师为嫌疑人辩护,难道真的只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吗?法律存在意义是为了约束权利。保证司法的公正,避免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因为人类是可以集体犯罪的,如整个德国对当时的犹太人,日本对于中国人。对于犯罪嫌疑人而言,当它站在了权力、权威的对立面,他是弱者,一次误判对于司法的历史只是一个数据,但影响的却是一个人整个人生。法律希望通过不断完善的机制和流程来规范司法的公正,保障人的权力,避免极权的出现,它是权力的紧箍咒,也是防范人性幽暗的警戒线。
天赋的人权并不存在,而道德标准随着社会风气而改变。无人是孤岛,每一声丧钟都是为所有人而鸣!人是需要被不断被警醒的,最堕落者往往是和我们遭遇同样境遇的人,但无论在何种困境下,都有被淹没者,也有被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