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开月正圆》,正在电视和网络上同步热播,历史上真的有周莹这个人物吗?
下面来解析一下,周莹确有其人,而且是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还曾和慈禧太后有交集,被慈禧太后收为“义女”,被慈禧封为“胡国夫人”“一品诰命夫人”等职称。
早年守寡
她的起初,和电视剧中讲述的差不多,周莹17岁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冲喜,后其夫吴聘三年后去世,其公公也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
周莹决定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偌大的家业落在她一人肩上。
据传其天资聪颖,对数字过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再加上任用贤能,多谋善断。
在她的努力下,吴家东院重新拾起盐商生意,商铺遍及全国,另在全国设立了7个总号。不仅如此,周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涉及面非常之广。
民间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
总之,她曾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独创精神,将一个将要倒闭的商业大厦建成商业帝国。
建立商业帝国
周莹,女,字竹君,1869年出生于陕西三原。周莹自幼无亲靠,据传其天资聪颖,对数字过目不忘,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她曾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独创精神,将一个行将倒闭的商业大厦建成商业帝国;因捐资助饷被慈禧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因广济百姓在关中地区传为佳话,她的义举和远见卓识至今还被当地人们广为流传。
周莹使吴家东院重新拾起盐商生意,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使用的方法具有稳定新,也在民间建立了良好的口碑,是她,使吴家的信誉帝国进一步扩大和口口相传。
在生意整合资源上,她提出向种植棉花的农民提前签约订购,在南方包桑园、也提前订购生丝,以保证货源的充足和收购价格的稳定。
在制度改革上,周莹让手下掌柜伙计参股,进行资金扩充,实行“阳俸阴俸”,且伙计们的家人也可以在吴家工作。
什么叫“阳俸阴俸”呢?
就是不仅将伙计们的薪俸提高了两成,比当时行业的最低年薪高出三成,还另加年终分红,激发伙计们的积极性!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她的管理和薪资方式的超前理念,不仅超前,更容易激发员工积极性,不得不说,她是一个出色的女商人。
不仅是出色的女商人,更是慈善、大义的善人
她不仅在国家危难关头慷慨解囊,对乡里更是乐善好施。
1900年,慈禧西安避难时,周莹向太后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太后进交白银,同赴国难。
慈禧感于她的义举,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这对于一个平常家的妇人,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在乡里,她出资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一件件义事,使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女商人”。
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大量饥民。周莹就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
她在关中受灾地方开设的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将粮食分给周边穷苦人家。泾阳、三原两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才在社会、商界和平民百姓中赢得了独一无二的人气和名声。
一生做好事的善人,却没有机会长寿
周莹丈夫去世后,她并没有改嫁,而是一边经营着吴家没落的产业,重整吴家生意,并发展成的商业帝国,又一边守寡,再没有开始新的婚姻。
最终,也只活了42岁,没有留下后代。
传闻,因为没有子嗣的缘故,都没有能进吴家的祖坟。(这个真不知道)
最后,被埋在了距离吴家祖坟二百米处东北方向的地下。
受过恩惠的乡亲就在渠岸边为其修庙,供为“水娘娘”。
(发现国学大师吴宓是她侄子,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