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行路难》,诗歌里的情绪一直在脑海里盘桓。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这首诗。先看原诗:
1
行路难
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1)。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sè)川,
将登太行(háng)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岐(qí)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jì)沧海。
注释:
(1)羞通馐,食物的意思;直通值
诗的大意为:
精美的酒器里装着美酒,华美的盘子里盛着佳肴,我却无心饮食。抽出长剑,环顾四周,内心一片茫然!未来的人生,行路艰难,如同要渡黄河,黄河里却结满了冰,要登太行山,山上却全是积雪。我知道,姜子牙曾在渭水垂钓得遇周文王,伊尹在遇到商汤王前也曾梦见乘舟经过日边。可是我呢?行路难!行路难!人生中有太多的困惑,如今身在何处?不,我一定会像南朝人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驾起生命之舟,横渡过这迷茫的海洋!
2
伟大如李白,也有如此失意的时候。
当然。
他的一生多是在怀才不遇的苦闷中。
李白一生自负其才,志在成就万古功名。他预设的立名之路不是留下文名,而是要“致君尧舜”(杜甫语),显名于当世。不过,历史偏偏和他开了个玩笑,他并未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重臣,反而是以文留名了。这是后话。
李白当时的诗名很大,以致于玄宗都知道了,下诏让他去京城长安。李白欣喜到“漫卷读书喜欲狂”,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叫《南陵别儿童入京》,欢呼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其狂放、自得之情可想而知。
可又如何呢?
玄宗皇帝让他写了不少诗来夸奖杨贵妃。那首著名的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
就是应制之作。
当然,大诗人的诗,虽然是要搏得帝王欢心,也是如此唯美而不露出阿谀的痕迹。
他写了很多这样的诗歌。自然深得君王与贵妃欢心。可是,李白自己就高兴吗?当然不。他的志向怎么会是“御用文人”呢?
尽管如此,他的“得宠”还是妨碍了一些人的眼。两年余后的公元744年,他被“赐金赏还”——自此,连皇帝的面也见不到了。
3
姜子牙在未遇文王之前是不得志的,可是,当他遇到文王后,君臣际会,推翻商纣,干了一番大事业;可他李白呢?未遇君王前是处在蓬蒿中的小民,遇到君王后也只是写写小诗词,现在,居然被打发回家了!
以后要怎么办呢?
这就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正是在如此的失意之下,李白才觉得无路可走。是啊,他已经见到了最高的决策者——皇帝,可是,他的理想依然没有实现,还有谁能给他一个平台,让他显身立名呢?
李白注定不能成为姜子牙似的功臣。因为当时是“开元盛世”,并不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乱世出英雄,治世需要英雄吗?不,作顺民就够了。
所以,李白的失意是必然的。
4
幸运的是,还有诗歌。李白用文字记录了自己的得意、失意、苦闷、彷徨,当然,还有那种不服输的精神——他在人生低谷的时候,依然心怀希望,期待着壮志得酬的时刻,这,就是这首诗歌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财富。
李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了。可是,这首诗歌过时了吗?当然没有。我们生活的具体内容发生了变化,但是,依然会有起伏跌宕,苦闷、犹疑,会有觉得人生艰难到走不动的时刻。读读这首诗吧,如果李白是经历了这些巨大的痛苦以后才成就其伟大,我们不也需要经过生活的砂石打磨,才能孕育出自己的珍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