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写作的人都是变态。
只不过,他们虐待的对象是自己。对,就是死磕自己。
世界名著《雾都孤儿》的作者狄更斯说:
写作这个职业,就是自找麻烦,自找苦吃,其程度是你想不到的。
看到这里,回想下你每次提笔写文,尤其是写作初期,是否你也有过以下的感受:头脑一片空白;写到一半不知如何继续下去;写完以后,越看越不顺眼;看到别人的作品,总是自叹不如。
包括我在写这篇文章时,也来来回回经历上面的几步。
这是每个写作者的必经之路。可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写得那么出彩,而我们又为何总是无人问津。
写作是一门技术活,找到门路,也不总是那么困难。
今天晨读提到,想要获取信息必须要像间谍一样锁定目标、策略诱导、验证事实。
写作,我们需要运用间谍思维。
02
锁定目标――传递什么主题。
高尔基:我在提笔之前,总是给自己提三个问题:我想写什么?如何写?怎么写?
西方也有一句这样的谚语: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通常你哪里也到不了。
写作亦然。
言之有物、明确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根基所在。
无论写人、写事还是抒发情感,你得负责任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你向读者传达的是什么?
写作的主题可以是:写作、理财、难忘的事、伟大的人……
虽然写人离不开写事,写事也离不开写人,很多时候行文需要调动多元素,但是所有的线索和铺垫都应该是围绕主题而展开。
比如,写难忘的人,可以写他的性格、为人、业绩、影响力。写一件事,侧重点应该是着眼于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而不是把注意力偏向这件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上。
另外,写作目标也可以是涉及的领域。有人写书评、影评;有人写干货;有人专注亲子教育;有人独爱情感。
当然,也有人八面玲珑、很多方面都能写。而有的人每一方面都写不好,比如我。
在简书,如果你细心留意,就不难发现那些内容有垂直度、能准确找到自己定位的人更容易成为签约作者。
你要在什么领域用文字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决定你将在人们心中拥有什么样的品牌。
坦诚而言,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你不介意浏览量、粉丝数、点赞数,那么信马由缰、畅所欲言也无可厚非。
而这,也正是我的痛处所在。
03
策略诱导――有什么技巧
小灶群开营的第一天,波力大神荣耀夺得了第一枚勋章,羡煞旁人。
我也不例外,可是他的荣耀确实也是实至名归。他获奖,我是大写的服。
有小伙伴说,在宣布结果之前波力一直说自己不会写文章,只是擅长做思维导图和记忆法。
可是,公布结果以后,波力大神在发表了获奖感言并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写作的模式。下面这张图,你一定不会觉得陌生吧:
看到这张图片时,想想我自己那些小打小闹的句子摘抄,简直是弱爆了。
倒也不是否认自己摘抄的句子,只是我的那些笔记总是过于零散,没有形成体系,所以关键时候没有能很好地调动起来。
波力大神的这张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的第一感觉是――套路。
写作套路也需要套路吗?写作怎么不需要套路?虽说不要做标题党,但是题好一半文也是众所众知的呀。
写作知识体系的搭建,也反应在遣词造句的表达上。看以下两个句子:
1.她失恋了,感到很难过。
2.她失恋了,每天以泪洗脸,茶饭不思,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里,谁也不搭理。
哪个句子更具体、更有画面感?
同是文字,有感染力的文章才更有生命力。
04
验证事实――差距在哪里
为什么波力能获得最佳,而我不能?
因为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波力大神干货文背后是之前接收的知识的铺垫。而我的区别大概在于大神走了100步,可能吸收了99步,而我只是单纯地走了50步或者走了100步却才反思了10步。
猫叔提到过,写好文的一个技巧是:找一个你喜欢的作家,分析他的作品。最近饭团里,他还补充了分析方法:手打名家作品并且读出来。
分析好文的有什么好处?
不是为了自我怀疑,而是让你验证自己和大神的差距。为什么同样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就是不会用那样的措辞?
比如,同样是表达爱情,为什么我们只是用“我爱你”三个字,而舒婷却写出了“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身上痛哭一晚”的佳句?
经过对比验证,我们明白了原来除了平铺直叙地表达,还可以用对比的修辞来衬托爱得热烈。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为了证明你的说服力。
假设我们写作时如果没有严谨的精神,对名言警句张冠李戴、对数据考究随意乱用,一旦有读者看出破绽,就会很怀疑你的水平。
我在引用上面舒婷那句话时,略有迟疑。我能想起那句话,但是不确定是不是舒婷说的。于是特意查过才敢放心放进文章里。
这一点,是因为我有前车之鉴的切肤之痛。
验证事实,是为了找出差距,提高准确性。
05
最后,想和大家以及自己说:写吧,虽然不一定是最佳。
运用间谍般的思维去写,即便我们和大神还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仍然要相信我们今天写的这一篇都会优于自己昨天那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