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怎么爱吃黏的东西,也不喜欢甜食,因此对于粽子月饼元宵这类节日食品,我都是吃着应个节而已,也从来没研究过它们的做法。
前些日子闺女看到了抖音的网红食物奶盖小丸子,非磨我给她做,我受不了她在耳朵边念经,于是只能答应,下楼去买了的原料。
这个东西很简单,只需要糯米粉和酸奶,把糯米粉添水搓成球,然后煮熟再放酸奶就大功告成了。
说句题外话,此前我一直以为超市是不卖糯米粉的,后来去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我们这里一直都买这种东西,只不过它叫做江米面。
出于好奇我在出锅之后第一时间尝了一口,发现这不就是没有馅的汤圆嘛!当时心血来潮炒了一些颗花生和芝麻然后用擀面杖碾碎,加了些白糖做成馅揉了进去。虽然煮出来之后破掉了,但是味道却相差不大。
这让我更加来劲了。因为媳妇爱吃元宵,而且摇元宵比起包汤圆来说难度要低(我自己这么认为的),所以我决定在正月十五之前尝试自己制作元宵。
有了糯米粉,皮的原料就有了。正好春节期间剩下了很多没吃完的瓜子还有花生以及核桃,把这些东西加上芝麻全部碾碎,再加入一些炒熟的面粉,以及白糖和猪油,馅就算完成了。
上网查过我才知道原来元宵馅里是要放猪油的。不过他们说固体油脂都可以,于是我就用甘油代替了——这当然是开玩笑的。又很正好的是,前些天去商场买年货的时候我突发奇想买了一块黄油,正好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
于是馅料也做好了。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想起拍照,所以之前的原材料并没有留影。
之后把馅捏成手指粗细的球,放进装有糯米粉的盆中不停摇晃,让它们裹上一层米粉。
只是这样是不可能有很厚的元宵皮的。当裹上一层面粉之后,还要把这些初具雏形的准元宵放进水中浸湿,然后在放进盆中继续摇晃,让它们再裹上一层面粉,如此反复多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就成了元宵。
实际做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元宵陷里居然要放那么多糖,明明放了与馅料等体积(注意是体积不是重量)的糖,可实际做出来还是没有买来的那样甜,不得已又放了原来的二分之一,才算勉强达到那种甜度。
总体来说我的元宵很成功,用了黄油味道更上一层楼,而且馅大皮薄,闺女十分爱吃,在吃了我的试作品后,还亲自动手摇了元宵。
只可惜今天准备的陷太少,在给大家品尝过之后只剩下了十几个。不过我们家本来也不怎么爱吃甜食,这点元宵过节应该是足够了。
吃完元宵,下午就传来了不好的消息,老丈人在给果树剪枝的时候掉下来摔伤了腿,于是我们急匆匆地赶奔医院,直到这个时候才回家。好在今天做了元宵,可以拿来凑日更了。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