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说话方式,结果真的不一样
之前看过很多育儿的书籍,对我家老大简直是什么办法都用尽了,但是似乎没有什么效果,随着他年岁的增加,我发现越来越不能了解我的儿子,我开始变得焦虑,甚至开始默认了老公的暴力惩罚法,多少次看着儿子挨打而暗自流泪,但是每次几乎没有一点效果,孩子反而变得原来越不肯说话,参加了说书营,听朋友介绍,我了解到《正面管教》这本书,于是果断入手,每天看几页, 看了马上就在儿子身上尝试,似乎儿子就突然愿意和我交流了。
1.“家长要和善而坚定”。是说家长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对孩子要和善,但是对于原则的问题,必须坚定,不能因为心软而没有原则,让孩子正确理解,遵守规矩和父母的爱没有必然联系。
2.要会问问题。在亲子关系中, 很多时候,家长是强势地位,而孩子是弱势地位,因此经常看到的场景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和训斥。我们忘了,孩子也有发言表达的要求,甚至这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更为重要,孩子的成长不是靠听家长讲述已知的经验来获得的,而是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总结的。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参加一个沙龙,老师让 大家从地上找出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儿子挑了一张飞屋旅行记的图,听到我和儿子的聊天,老师说,如果是我, 我就不会这么说,然后通过问孩子几个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说出了电影的相关内容。我突然感觉到,我平时的问题在哪里了,我过分注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而没有去倾听的习惯。而作为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不是主导者,而应该是辅助者,鼓励孩子去听、去看、去体会、去表达。因此,提问的方式很重要。于是,我每次想脱口而出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时,我调整了一下方式,问问,儿子是怎么看的,结果,小家伙就会滔滔不绝的跟我讲很多他的看法。这的确是个转变。
3.要“赢得”孩子。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孩子遇到问题或者犯错误的时候。作为家长,经常是从自己的经历中告诉孩子,这没什么,然后会按照育儿书上说的,要肯定孩子,给予正面的引导,但是往往收效甚微,孩子不仅没能向我们期望的那样变好,而且好像对我们说的话根本听不懂。“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这种话往往脱口而出,但是其实我们忽视了一个很关键的步骤。孩子出现问题,正是孩子最弱小的时候,也是我们利用问题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时候,只要先做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学会“同理心”,同理心是连接彼此,而同情心让彼此远离。(关于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大家可以看一下一个视频介绍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cyMDc1MTky.html)那么怎么做才是同理心呢?
每天, 我都会为孩子作业拖拉而火冒三丈,有一天,他还是拖拉到了晚上9点才完成基础作业,开始打呵欠,于是我压制着自己的脾气,尝试着对他说,
“我想今天这么晚了,你还没写完作业,而还很困, 一定很不好受。他点点头。
我说,其实妈妈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也贪玩,有一次竟然忘记写作业。儿子说是吗?那怎么办?
我说,但是我真的很困,于是我只能先睡觉,然后早上把闹钟定在了6点,一早起来就补作业,终于赶在交作业前完成了,后来,我就再也不敢忘记写作业,每天先写完再玩了。
儿子听我说完后,嘴里开始碎碎念:先写完再玩,先写完再玩“
我突然感觉到一点不一样的情形,以前,我们苦口婆心的对他说,先写完, 后面玩的时间都是你的,他一点也没意识到,但是,改变说话方式以后,他似乎突然自己领悟了。晚上睡觉时主动把闹钟定在了6点,准备早起,(虽然后来因为早晨太困了,没能起来),我还是体会到了掌握一些方法,真的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