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再次翻开这本黑封皮的书,《活着》,2个小时的揪心跌宕的阅读历程,虽然已经早就知道了故事的结局和过程,但依然让我意难平。
要想死得快,网赌加网贷
老一辈没有网,赌和贷一样能搞垮家业,不管多大的家业。
福贵赌博时老是惦记着要把他爹年轻时输掉的一百多亩地赢回来,一开始输了当场给钱,后来就偷老婆母亲的首饰,偷女儿的金项圈。
最后干脆赊账,可是一赊账,就不知道自己输了多少了。
赊账,就是借钱去赌了啊!
《悉达多》里有一段关于赌博的心理描述:
他爱那种在掷骰子时、豪赌时,心惊肉跳令人室息的恐惧感。他爱这种恐惧,爱不断翻新、不断升级的强烈刺激。只有在这种刺激下,他才能在浑噩的、醉生梦死的寡淡生活中感受到一丝类似幸福、波澜和生气的东西。
《活着》里也说:
赌博就完全不一样了,我是又痛快又紧张,特别是那个紧张,有一股叫我说不出来的舒坦。
赌博,正是抓住了人不断寻求刺激,升级刺激的本性,让人上瘾,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我还记得听别人讲过的一个真实段子——
“大众超市”的老板在最后一把赌局中把自己所有的连锁店都押上了,可还是输了。
那一晚过后,所有的大众超市连锁店招牌前面都加了一个“新”字,变成了“新大众超市”。
这是赌。
而贷就像是饮鸩止渴,让你拥有看似源源不断的资本去挥霍,去寻求刺激和侥幸,去满足那颗麻木但饥渴的心。
然而一切都是有代价的。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
我还记得这么一则社会新闻:
一名男子为躲债主,制造跳河自杀的假象,玩人间消失。妻子悲痛欲绝,带孩子一起跳河寻思。
赌再加上贷,再壕的家业在抵不住“败家”的瘾,再幸福的家庭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活着》里,福贵的家也败了。
他们搬出几代人居住的屋子,搬到茅屋里去住。福贵的爹说,他还以为会死在这屋里。
没干过农活的福贵一家子,学着去耕田,劳作,体验没经受过的苦。
而在现实中,人手一部甚至几部手机,随时随地上网,自己的信息早已经被泄露,无处可藏。
我自己就时不时收到“各种宝”“各种借”“各种贷”的垃圾短信,上网搜索内容也经常误点击莫名的借款广告,真是烦到不行。
在国内的“裁判文书网”上搜索“赌博”,有77万篇文书,搜索“网络赌博”,有3万多篇文书,搜索“网络贷款”,有5万多篇文书。
一篇文书背后就是一个案例,一个案例之后就是一个个被影响,被拖垮,被击碎的生命或者家庭。
被网赌网贷击垮的事例,逝去的生命已经不可胜数。
因为要买最新的苹果手机,上传自己的luo照,到期未能还款,被威胁照片发网上,只能寻si
因为要去赌,偷家人的身份证借贷,利滚利债台高筑。
......
赌和贷就像一对黑白无常,要把生命往深渊地府里拖。
想了一首打油诗结尾吧。
远离赌和贷
跑跑步多痛快
钓鱼吹风也自在
财慢慢生,福慢慢求
远离赌和贷,幸福才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