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死了,是心梗走得,刚开始那阵子,哑巴老婆可能是蒙圈了,不吵不闹,三爷的葬礼上,还见她大口吃着点心。
过了一阵子,一个多月后,村子里的人,每天晚上都能听到哑巴在自家的院门外,一声声的嚎叫,声音在晚上传得很远,相当凄惨,听得人不由得落下泪来。
她应该是在叫三爷呢,在她混沌的意识里,她不知道三爷去了哪儿,即便是她懂得人的生死,她也不能承受丈夫的突然撒手人寰,他是她的天,是她一辈子的生活依靠和精神寄托。
本族里的三爷,媳妇儿难产,折腾了两天两夜的后果是,母子均命赴黄泉,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事情,三爷几乎要疯掉了,那可是活生生的两条命啊!
很长时间,三爷不能从丧妻亡子的悲痛中走出来。可这年轻轻的后生,日子总得向前过啊,家里兄弟们多,日子穷苦,经人介绍,临近村子的一个哑巴姑娘和三爷成了亲。
哑巴姑娘比三爷小十多岁呢,刚刚二十岁。虽然是个哑巴,却生得水水灵灵,眉清目秀的,应该是小时候发烧留下的后遗症,智力不及常人,也不太会做活。
第二年,哑巴为三爷生了一个漂漂亮亮的女娃。这时候三爷的父母已经故去了,哑巴家的弟妹尚小,母亲也无瑕顾及她。一切伺候月子、洗洗涮涮的活,都是三爷一个人干。
三爷在村子里干着剃头理发的行当,家里只有两间屋子,里屋住宿,外屋用来招呼客人。三爷给顾客要价极低,很多熟人朋友还不要钱,这样,一家人的日子也是勉强糊口。
三爷家占据了有利地形,在村子中央,院子东面是村子里唯一的大湾。前些年,雨水充足,湾里常年有水,有鱼虾,还有莲藕,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
夏天,孩子们整天泡在水里,父母家里地里的活忙,没空照看他们。三爷是个热心肠,他则义务承担起了看护孩子们的任务,保证不让一个孩子被水淹着。三爷忙着的时候,就让哑巴坐在湾边看着。
五年后,哑巴又为三爷生了一个丫头,孩子们模样长得都像哑巴,细皮嫩肉,眉眼好看着呢,庆幸智力不随哑巴,都挺机灵的。
这时候,已经到了七十年代末期,农村已经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田地都分到了各家各户。三爷长年累月的操持家务,身子骨已经很虚弱了,责任田由侄子照看着。
三爷在村子里辈分大,孩子们都很尊敬他,一口一个三爷地叫着。三爷和我父亲早年一起共过事,交情深厚,记得小时候尖子生考试,我成绩名列前茅,三爷还给我买了“英雄”牌钢笔呢。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转眼间,三爷的两个女儿都长大了,大女儿找了本村的婆家,为得是照顾爸妈的生活。小女儿嫁到了外地,经常大包小包地买回来看三爷和她的哑巴妈妈,哑巴虽然不会说,却整天乐得合不拢嘴。
要不是三爷的猝死,哑巴也不会过早地离世。三爷死了,大女儿把哑巴妈妈接到了自己家里。可是哑巴每天胡乱吃几口饭后,还是跑回她和三爷曾经赖以生存的那个家,这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让人甚是疼惜。
到后来,哑巴干脆不去女儿家了,整天不吃不喝,女儿或者好心的邻居给她送点吃的,她勉强凑付点。痴痴傻傻的,有时在街上的玉米秸里过夜,让人惨不忍睹。
世上男女间的爱情,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哑巴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三爷这么好的人,疼她、照顾她,他们的关系,早已超出了婚姻爱情的范畴,倒好像是三爷在一起照顾他的三个孩子一样。
哑巴又是不幸的,不幸的是,三爷早早舍她而去,让她形单影孤,遭受凄凉之苦。不到半年,哑巴也死在了自家的院墙外,听说,她死去后,两个眼睛是大睁着的。
作者简介:静思、笃行、惠泽、善念、感恩,摒弃所有凌乱的心思和繁杂的情绪,做一朵凡花,在人世间寂静地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