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他们学校举行“成长礼”,老师要家长私下给孩子写一封信,在举行活动的当天由老师打印好交给孩子们读。
活动那天秋阳似火,孩子们在大操场集合,手捧家书,有的面带喜色,有的掩面而泣,翻来覆去的看那些照片,唯独没有儿子。失望之余,也释然,毕竟老师拍照不可能人人都入镜。
下午接儿子回家,他也没有说到那封信。我不甘心的问:同学们都在读信,你在干啥?
“信?什么信?哦,你说的是家书吗?”儿子若无其事的说。
“对呀对呀,你没有读家书么?”我问。
“别提了,我看他们都在看信封里的东西,就问那是什么?我的同学回答:是家书。唯独我没有。”
“你没有?”
“对啊,等到大家都读完了,隔壁班的老师发现他们多了一封信,这才给我拿过来。”
“那当同学们都读家书的时候,你没有岂不是很失落?”我试探的问。
“啊呀,我是这么想的:他们表现的不好,家长才写信叮嘱他们。我表现的好,家长放心信任我,所以没有给我写信!当我发现我也有家书我才失落哩!”
我无言,现在孩子的思维真是今非昔比啊。我又问:你读了家书有什么想法吗?
我以为他要痛哭涕零,大发感动之辞,没想到他只淡定的说:我会好好学习的。
果然孩子越大话越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