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练字、读书,健康生活每一天。
第26天
因雾霾未锻炼。
今天阅读的是《人是如何学习的》——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迁移。
一、对“适应性专业知识”的理解。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广泛的目标而提取信息——学习以某种形式向其他环境迁移。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把从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家庭、社区和工作场所等日常场景。
任务间的迁移有赖于迁移和学习经验之间的相似性。那么,促进从学校向其他场景迁移的重要策略,就是要更好地了解学生必须面对的非学校环境。因为这些环境变化速度快,因此重要的是寻求能帮助学生开发适应性专业知识特征的方法。
这里又一次提到“适应性的专业知识”,“适应性的专业知识”在第二章《专家与新手的差异》里有介绍。当初看的时候,只是了解到专家具有层次分明、组织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在新情境中围绕“大观点”,顺畅的提取有意义的模块,应付新情境的方法灵活多样。知道了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对新情境保持弹性和适应性方面,某些知识的组织方式是否比其他的更佳。 还知道了适应性专业知识的概念为成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模式,适应性专家能够弹性处理新情境并成为终身学习者。
但究竟什么是“适用性专业知识”?“适应性专业知识”有什么特征?我没有认真的思考,今儿在“学校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迁移”这一部分,看到学生面对变化速度快的非学校环境,教师要“寻求能够帮助学生开发适应性专业知识特征的方法”,我才意识到应该好好的琢磨“适应性专业知识”这个词儿。于是就把书翻到前面,再次认真的研读“适应性专业知识”这一块内容。
“两位日本寿司专家:一个以固定的食谱来做寿司见长,而另一个拥有适应性专业知识,能够创造性地加工寿司。”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两个寿司专家都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一个按部就班,凭借技能成为做寿司领域的“工匠”,一个依靠“适应性专业知识”,成为领域内的“艺术大师”。“适应性专业知识”,可以理解为在处理新问题时,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富有弹性的适应外部要求,具有高创造的能力。
“适应性专业知识”的特征一是专业知识必须条件化,只有条件化的知识才能在遇到相关联的具体问题时被迅速的激活、提取,参与到新情境问题的解决中。二是以“不费力”的方式提取相关知识的能力。“不费力”的提取信息不需要意识的参与。相反,如果能力受限,费力的提取知识需要学习者的意识参与:精力耗在记忆上而非学习上。
理解了“适应性专业知识”的含义和特征,“帮助学生开发适应性专业知识特征的方法”也就好理解了。
二、学校与日常情景的主要反差有一下三方面:
1、学校环境重视个体的表现,日常场景注重合作分享,如日常情景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单独驾驶的轮船的;在实验室里许多科学发现涉及到深层次的合作;在医院急诊时中的决策是有医疗小组的不同成员共同努力做出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2、学校情景侧重于“脑力劳动”,日常情景则侧重动手能力,需要大量运用工具去解决问题。我的一个朋友,读过研究生,在部队航空学校任教,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搞科研并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就行,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把自己科研成果变成实物,才有可能得到推广。这要求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来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生活。
3、学校强调抽象推理,日常场景经常应用情景化推理。这要求学校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化的学习就是在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做奠基。
今天的啃读,让我意识到,第一次阅读没理解透的概念,回头再次阅读,就会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明朗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今儿对“啃读”有了新的感受,很开心,为自己的进步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