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雨中的宁静:忍受痛苦的几个策略》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精髓所在,如果换句话来表述就是:带着痛苦继续生活。可是,痛苦来的时候确实很痛苦,难以忍受。我在临床咨询中见过很多来访者,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要忍受痛苦,而是痛苦来了实在没办法,确实忍受不了。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我给大家提供几个忍受痛苦的策略,以资参考。
第一,不要去解决你的痛苦。每当来访者告诉我,“若水老师啊,太痛苦了,确实忍受不了,怎么办呢?”我都会反问他一个问题,“你觉得忍受痛苦很难受,那么不去忍受会怎么样呢?”他们都会悻悻地回答我“会更难”。是的,忍受痛苦很难,不忍受痛苦会更难。在过去很多年的时间里,你没有忍受痛苦,总是在满足症状的瘾,结果越陷越深,越来越痛苦。所以,忍受痛苦是对待症状的一个基本态度,也是走出症状的关键一步。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真正愿意去忍受痛苦的时候,当你张开双臂把自己完全打开去拥抱痛苦的时候,当你学会在痛苦的暴风雨中自由翱翔的时候,痛苦还是那个痛苦,但是你的内心会有一丝丝安宁的感觉,仿佛自己身处暴风骤雨中但你没有以前那么慌乱的感觉了。
第二,观照你的痛苦。观照你的痛苦,犹如观照你的呼吸和脚步动作那样,看只是看,听只是听,不要试图改变痛苦,而是让痛苦自然地呈现和自然地存在,你只是像旁观者一样去观察和体验你的痛苦。这里实际上是借助了正念中的躯体扫描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帮助你去体验接纳痛苦的感觉,并且也可以帮助你认识到痛苦的无常性(痛苦的本质是来和去),从而降低对痛苦的恐惧心理。
第三,情绪释放技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被人们所接纳。给一个情绪命名,可以让我们对这个情绪产生熟悉的感觉,从而帮助我们去接纳这个情绪。比如你此时此刻感觉很痛苦,你可以尝试着把这个情绪命名,比如焦虑、担忧、害怕、难受等等,然后你可以尝试着用“我现在就是很××(情绪的名字)”。你可以选择轻声说出这句话,也可以在心理默念。花几分钟的时间试试看,没准真的有帮助。
第四,正视现实。人们面对痛苦似乎总有一种天然的逃避心理,它是正常的,但并不是理性的选择。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强化的概念,即成功逃离一个厌恶刺激(痛苦)会增加这一行为(逃避)出现的概率。对于痛苦的习惯性逃避实际上遵循了这样的模式:痛苦→逃避→痛苦的减轻。遗憾的是,痛苦还会再来,永远逃避不完,所以个体就陷入了“痛苦→逃避→痛苦的减轻→痛苦再来→再次逃避”的恶性循环。正视现实要求我们在痛苦来临的时候,停下你的身体,停下你的思考,去看一看痛苦,看看你一直害怕的痛苦长什么样子,不逃避的结果会怎样。喜欢看僵尸片的朋友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真正让你恐惧的不是僵尸的真容,而是它将要出现但没有真正出现的那个气氛场。所以当你真正去正视恐惧的真实面容时,你会发现恐惧也不过如此。前几天有一位强迫思维的来访者,他的症状是每当自己刚要入睡前就有一个闯入性的画面跳出来:自己要从高楼上跳下去。他被这个念头吓坏了,产生了严重的失眠。后来我告诉他,你不妨在想象中让自己真的掉下去,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尝试后告诉我,他看到自己血肉模糊,非常惨,但是奇怪的是自己好像没那么害怕了。是的,正视你的恐惧,你会发现,好像它也不过如此。
第五,意向想象技术。你可以尝试着把你的症状想象成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比如它是一座冰山。起初这座冰山是十分高大耸立的,寒气逼人,让人瑟瑟发抖,随后太阳从东边缓缓升起,你的周围长出了很多花草,温暖如春。这时,冰山开始慢慢地融化。再过一会儿夏天来了,你的周围已经绿树成荫,你渐渐地感觉身体发热,气温已经很高了,你看着冰山融化的更快了,雪水化成小溪,汇成江河,最后冰山消失的无影无踪。这里实际上借助了催眠的技术,对于受暗示性强、想象力丰富的人或许效果更好一些。
第六,忍受痛苦的时候尽量让自己的身体放松一点。很多人在忍受痛苦的时候把自己绷的太紧了,害怕自己一不小心把忍受痛苦当成了排斥痛苦。从本质上来讲,这类人是把痊愈看的太重要了,把忍受痛苦当成了对付痛苦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痊愈,而是为了去体验生命中发生的一切(包括你的痛苦)。所以,要在心态上把痊愈看的淡一点,不要老是执着它。同时在忍受痛苦的时候,尽量让你的身体放松一点,不要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记得我最初考驾照的时候,每当我坐上驾驶座位上,总会把方向盘抱的特别紧,我很担心他会跑偏,会撞墙。旁边的教练总是大声训斥我,“谁让你把方向盘抱的那么紧,你要轻轻扶着,扶着!”。教练言犹在耳,后来我才慢慢领悟到,让自己的身体放松,我才学的更快。
第七,提升你对痛苦的认知水平。痛苦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耐受的,无论是身体的痛苦还是精神的痛苦,因为痛苦是一种信号,它是在提醒你,你的身体或心理出现了问题,需要被认真对待(治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痛苦是有积极意义的,如果一个人感受不到痛苦,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或许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病毒性感染,但你感觉不到痛,所以错失治疗的良机,从而导致疾病的恶化,危及生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对痛苦的耐受性大小,并不取决于痛苦的强度,而是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征以及对痛苦的认知评价。如果一个人愿意去忍受和经历痛苦,把痛苦当成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那么他对痛苦的忍受能力必然是很强的。
第八,给痛苦赋能。存在主义心理学告诉我们,人是追求意义的生命体。换句话说,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意义。很多人忍受不了痛苦是因为他没有看到痛苦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很多年前有一对夫妻找我做婚姻治疗,丈夫为了报复自己的妻子而频繁出轨,这让妻子无法忍受。原来在他们刚刚结婚的那些年,妻子对自己和他的母亲态度很差,而丈夫为了维持整个家庭的完整性选择了默默忍受。后来孩子大学毕业,家庭经济条件好转,他觉得无须再忍,过去多年的隐忍让他内心中的愤怒像山洪一样爆发,所以选择频繁出轨来报复自己的妻子。咨询中我告诉他,你之所以委屈和愤怒是因为你总是觉得隐忍是一种懦弱的象征,但是你也要看到,正是因为多年的隐忍才换取了家庭的完整,才换取了孩子的成长,也换取了今天的富裕生活,所以忍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当他意识到原来这么多年没有白忍,忍受是有很多积极意义的时候,他突然就释怀了,夫妻关系也从此改善了很多。所以,当你在忍受痛苦的时候,你不妨多去发掘忍受背后的积极意义,比如暂时的忍受可以换来症状的痊愈,忍受痛苦可以磨练自己的心性,如此一来,你在忍受痛苦的时候会变得更加轻松自在,也会对未来更加有希望感。
第九,体验“痛并快乐”的感觉。我们经常说“苦中作乐”、“痛并快乐着”,快乐的情绪的确会稀释你的痛苦。可问题是如何“痛并快乐”呢?对于深陷痛苦中的人们来说,这的确挺难的。当年上甘岭战役战况最激烈的时候,据说送上去一筐苹果就可以荣立一等功,一名火线运输员冒着生命危险把一个苹果送到了防炮洞,看着红彤彤的苹果战士们内心充满了喜悦,因为他们知道这个苹果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所以,体验“痛并快乐”的感觉首先得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哪怕它仅仅只是一个苹果。前段时间门诊工作特别忙,又要复习考试,我觉得有些心力憔悴。每次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座桥,站在桥上看看公园的风景,嫩绿的翠柳迎风起舞,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这种感觉挺好,后来也就这样慢慢熬过来了。所以,当你忍受不住的时候,可以多和当下链接一下,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小确幸”,快乐的感觉也就产生了。我一直觉得,人的幸福感并不是来自于过去或未来,它实际上蕴藏在每一个当下,当你和当下紧密链接的时候,你的幸福感会变得很强。
我想,忍受痛苦的策略应该是非常多的,每个人都有应对痛苦的潜能,只是你没有尝试和发掘而已。有的人在痛苦中喜欢一个人到远方旅行,有的人喜欢听一首怀旧的音乐来缅怀过去,有的人喜欢睡上一觉来忘记一些烦恼。我总是觉得适合你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大胆点,去尝试,你会获得更强的痛苦忍受力。
我并不认为上述介绍的方法适合于每一个人,多年的临床咨询经验告诉我,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太一样,某个方法对某个人有用,但对另一个人可能就没有用。所以,当你选择某一种方法但坚持几次感觉没有用的时候,你可以考虑放弃它,并选择其他的方法进行尝试。如果你有自己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倘若你能和他讨论此事,那就更好了。
需要强调的是,忍受痛苦是走出症状的必由之路,任何希望直接消除痛苦的做法都是徒劳的,也是错误的(起码对于神经症来说总是如此)。所以,以上忍受痛苦的各种策略仅仅只是为了让你在忍受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乐观、坚定和豁达一点,让你在焦虑的暴风雨中变得安宁一点。你始终要记住,忍受痛苦的策略并不是为了让你直接去消灭痛苦。(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