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想要改变和进步,得摆脱旧的行为模式,改变才会真正发生。
正确的方式是,用新的行为模式去代替旧的行为模式。
之前江武墨老师点出来过,我的行为模式是:遇到困难就逃避。
回顾恢复学习第一个月的状态,的确是这样。
每次要开始写作时,总用各种事情去拖延。
比如,看视频刷手机,整理东西、收拾卫生,以至于看书、听书运动这几个看似积极的事,也变成了拖延写文章的借口。
不过,好在内心始终有一颗想学习、想成长的心,所以一直想各种办法,做各种微调,来减少拖延。
比如,调整书房环境,清理电脑文件桌面,写积极鼓励的文字便签贴在白板上,让自己一进书房,就置身于学习环境中。
然后,针对自己的不足,去书中或文章里,甚至对象身上学习,努力找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最终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是以前提炼过的原则:迎难而上,以及要事优先原则。
是的,之前写复盘、文章及课程,都是通过实践这两个原则得以完成。
只是后来慢慢把这两个原则忘了,或说没有把这两个原则实践到底,坚持到变成新行为模式,所以旧行为模式才会卷土重来。
恢复学习第一个月期间,有些内耗,令人有些沮丧,但我坚持一点点调整,慢慢用新行为代替旧行为,便是好的开始~
通过这样的调整,我磕磕绊绊写完第一篇投稿,有了以下三点收获:
01
学习写作,从模仿开始
学习写作的最好方式是,从模仿开始。
跟旭岚沟通写作投稿之前,以为一开始就要写出自己的原创,因此是有些紧张和害怕,怕自己写不好,写不出。
但沟通时旭岚说,虽说是标明原创,但新手开始写人物稿,都是大量收集资料,看别人怎么写的,然后去模仿,甚至复制,粘贴一些别人的素材。
大概写到50篇左右,才慢慢找到感觉,才知道怎么写,才能写出自己的原创文章,才有独特的写作和风格。
然后,我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是的,我原本也是带着学习、练习的心态来写投稿,就当作锻炼提升写作能力了。
因此,我顺利完成了第一篇的投稿文章。
02
转换思维,接受当下的能力
坦然接受当下的能力,把固化型思维转换为成长型思维,才能专注于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
以前,不敢去写,害怕去写,是因为完美主义,总想着一步到位,想着一下子就能写出有深度有广度的文章。
究极本质,是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接受自己当下的能力不足的事实。
以前对于写作态度是:证明自己能行,总想着一步登天,用很短时间写出一篇好文章,但内心深处很明确,此时的自己做不到,所以也就不敢做。
人在成长过程中,刚开始能力不足是正常的,都是在学习过程中一点点进步。
因此,要把僵化型思维转换成成长型思维,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转换写作目标:把写作当作成学习,成长的手段。
现在,我的想法是:先去写,不用在意写得怎么样,要在写的过程中一点点进步,这就是成长和收获。
03
每一点进步,都值得喜悦
在写稿之前,把南希的人物稿课程学习了一遍。
平时看文章,是站在接受信息的角度,并不知道这样的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
通过学习南希的人物稿课程,从接收视角转换成了创作视角,了解了写人物稿的流程、方法和技巧,知道好的人物稿是怎么写出来的。
加上前面跟旭岚沟通后,放下了担忧,从模仿开始,就按照流程完成了文字稿部分。
在排版方面,也是跟江武墨的公众号课程,一边学习一边完成的,但虽然只学会了初步的排版,在完成之后,内心就产生出了成就感、喜悦感。
大概,这就是学习和成长的魅力。
这次,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作的方法和流程,更重要的是:
突破了内心的恐惧,也获得了内心深处的喜悦,是带着恐惧迎难而上,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获得的。
这时,有些明白了江武墨老师说的通过写作去成长,去锻炼本质思考的能力。
写作就是成长的一种方法,通过去行动,去写,去积累经验,写反思复盘,从从写作中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
成长是没有捷径的 ,唯一的捷径就是自己走过的路,成长这件事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去做。
唯有亲身经历,不断总结经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捷径。
作者丨君子年少
编辑丨江武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