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两个模式都可以。
先说第一种模式: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如果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盲目行动,会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容易陷入很多坑中。尤其是要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的时候;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的旅行的时候;拜访一个新的客户的时候。所有的行动对你来说是全新的领域、地方和人的时候,是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的。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个公司高管,他是我的行业前辈,他之前从事互联网教育,但是他想转型,将互联网、金融、教育结合起来,最后他选择了做投资人。有次,听前辈提到,他当时对这个行业调查了半年,先是约见投资领域的大牛们,得到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之后,指导了一些方向之后;他又开始大量浏览这方面的咨询,大量地浏览,什么都看,好的坏的,书上的报纸上的,网络上的,大量阅读和涉猎,得到一些信息之后;他又咨询了一些曾经在这个领域做的很好的,又离开这个领域的大牛,那他们肯定知道这个领域的大坑是什么,这些大坑能够避免他以后会重蹈覆辙。
就这样,陆陆续续调研了半年,知道了这个行业的始末,并且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源,最终如愿奔入了这个投资领域,到现在都做得风生水起。
另一种模式:是直接行动,在做中学。我想这个更适用于技能性的领域。
比如说,我学开车、学骑自行车、学游泳,都是这个模式。还记得小时候,大概8岁左右,上小学2年级,再过1年,也就是三年级的时候,就可以骑自行车上学了。为此,有一次家里来了个客人,他骑了一个小自行车来了,我们家里是大的,28式的,不适合小孩子骑。
在得到客人的允许下,我就借着他的自行车骑起来了,刚开始平衡掌握不好,我就学着踩脚踏,试着能够上去,刚开始,另一只脚还没有到身体另外一边的脚踏,车就已经倒下了,自己摔倒了。一次又一次,反正小孩子,我摔倒了也没啥事,爬起来继续骑-----这样,一个下午就在踩脚踏、摔倒、爬起来、扶着车继续踩脚踏、再摔倒-----循环往复中度过。终于突然在某一刻,自己没有摔倒,能够骑出去老远,就这样学会了。
我就记得当学会的时候,骑着自行车老开心了,老威武了。那个时候,也不记得为什么,客人在办事也没有急着回家,所以能让我骑了一个下午,而且摔了别人也没有说啥,想想那个时候的人也挺好的。
在学骑自行车之前,我压根哪里知道自行车的什么原理啊,自行车的刹车、自行车的轮子是怎么转的呀,自行车该怎么保持平衡啊,我什么都不知道。就是看见路上别人骑车,我知道大概骑车的样子是什么样子。然后,我拿到了车就学着骑去了。
到后来慢慢地甚至能够两只手放开骑车,而且还能够起很久;甚至脚都能够放在车把上(这个动作危险,小朋友不要学);甚至坐在后座上骑车------总之,自行车的各种玩法都学了个遍,解锁了很多姿势,这些都不是调研和理论学来的,是一次次地骑车练出来的。
同样地,我学开车也是这样的,我的驾龄也有7年多了。当时学开车的时候,第一天摸了一下方向盘,第二天就开始开车了,完全不知道车的什么原理,只知道,往前开,往后倒;后面慢慢地会发动车了,知道加油门了,加速加档,减速减档;开到后面知道十字路口怎么办,遇到行人怎么办;转弯怎么转;停车入库怎么做-----(刚刚写了一半,突然想起了我的驾照过期了,忘记换了,看了下日期,好像还真的过期了,准备下周去换。这都过期驾照开了很久了------)
则个,回到文中来,第二种模式比较适用技能类的学习。
两种模式,其实,不要拘泥于到底应该采用哪种模式。可以先调研一部分,试着做做;在做中调研,然后再继续做,当然这个前提,是这个比较可以操作。
有些难以操作的,或者说一旦开启,成本很大的,那就调研好了,再去做吧。
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像开个公司,都可以慢慢做起来,然后再调研,比如说读书、比如说学英语、比如说健身、比如说想来个第二副业,都可以慢慢做起来。
你们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