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定所
去年综合楼竣工,今年一开学,部分老师就搬新居了,趁着开学会议前的空隙,晒着午后的阳光,前去看热闹。
想着腾出的房间应该是人去屋空,乱糟糟的!走进去一看,却是粉刷一新,里面还有三四张办公桌,看样子是要做办公室了。扭头正准备出去,却被门后门框上几个字吸引住了“活泼~坚强~疑问~”,很熟悉的感觉,仔细看“问”字只有半个了。恍然大悟:“这个字是我写的,这里原来曾是我的家!这是我教育儿子的八字方针啊!最后两个字应该是“上进”!这个,我印象很深刻。”
回想起来,这里是我住公家的房子最久的地方。
1989年分配到二小,说是中心校,其实就是村小,离场镇还有六七里的土路,住的是土筑瓦盖的旧房子。分到一间屋有八九个平方,隔壁是校长带着他的小儿子住,经常听到他父子背口诀表,争饭吃!竹篾片编的再敷上泥土来作为隔断的墙壁,一点不隔音。在我的门口挂一铁筒,一米多长,全校的上课放学都靠它~用铁棒奋力的敲打代替铃声,震耳欲聋~于是我也很难睡懒觉。唯一的好处是有一个窗户。
后来两个同事结婚,我和校长一起让出来给他们做了洞房。我搬到一个五六平米的小屋里去住,床放下了,就没有放桌子的地方了。找到了一个最窄的条桌,就只有坐在床上备课了。四壁铁实都是土墙,最难受的是没有窗户,唯一的好处是听不到半夜三更校长磨牙的声音了。
两年后,去了乡镇的初中部,住的是学校的广播室,只有床归我使用。其余杂乱的放着教导处的东西,还有三张课桌拼成的播音台,放广播体操用。最大的东西是一台铅字打字机。有一个电灯,估计是五瓦的,吊得很高,看书都模糊!没书看,也没电视,当然也没手机,就瞅着打字机,看那些铅字的排列组合,想着发明它的毕昇,思想穿越时空。后来因此我还当了一段时间的打字员,说好的打一份乡政府的千字以上的文件给我两毛钱,后来领导也忘了兑现。
后来一个师范校同级的同学结婚了,女方在街上有住房,于是把他三楼的屋子让出来给我住。那是标准红砖碧瓦,原生态的。因为是顶楼,下雨漏雨,刮风漏沙!可能是因为他不常住,没有护理。长三间房,我在中间,右边是学校王牌语文教师袁老师,左边是袁老师的读初中的小女住(是分给一个民办老师的,袁老师借用的。后来儿子他外婆还在那里铺了一个床,帮着带孩子)。袁老师指点我用竹竿拨瓦,居然调整好了瓦的位置,不漏雨了!
门口过道摆一个蜂窝煤灶,下雨就被淋熄。进门摆张木课桌,摆油盐酱醋,屋中间拉一块胶布隔开,里面就是卧室了~儿子就是这里诞生的。最喜欢的是有一个大窗户,能看到后面的庄稼地,但也看到有石厂,还有一些坟墓。据说很多年后,做了学生寝室,因为窗户大,还有学生疯耍,跳下去了。
后来终于有了一个像家的屋了,就在那屋的下面,包括袁老师住的那间屋的下面那间,在右边还有一个简陋的厨房。住着我和儿子还有他妈他外婆他表姐。最喜欢的是有一个洗澡的地方了,在厨房的一角。最不方便的是儿子在楼梯上爬上爬下的,不安全。
住在校门口这里,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我来的时候,住着小学的一个校长。一个大哥调走了,我私下先拿到钥匙,再给领导说的。于是住在这里来了,儿子哪里去玩都方便。屋外黄葛树枝繁叶茂,夏天绿影满地,凉爽宜人,冬天的太阳光,直射进来,一屋温暖。来耍的同事也多,那个时候流行打坦克,两人一组,最多的时候,十一个组的人在排队!!美中不足的就是两间屋加起来不到三十平米,比较窄,始终没法给儿子安放一个床。做了很多设想,还考虑过做空中楼阁。那个时候因此我还定了杂志《室内设计》,街上所有的新房子修建,我都去参观。总希望有一个巧妙的设计,给儿子一个私人空间。
后来儿子三岁多了,和小伙伴阿伟一起去旁边的民办老师的房子里借住,他们又爱听他姚叔叔摆鬼故事,他们两个相互吓唬又相互鼓励,每天晚上都把房间搜索一遍才敢睡觉!现在大家还在笑话他们非法同居呢。其实想起来还是蛮勇敢的,毕竟才三岁多的小孩,做为家长也很心酸的!~一直居无定所!
后来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屋。
……
现在,我还是开玩笑说:我依然是居无定所啊!因为不止一套房了~哪里都可以住啊!
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是甜蜜的!
20180301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