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9月我又一次打开彭凯平先生的《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力量,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本该是幸福的,物质充盈、信息发达……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时常感到焦虑、烦躁、沮丧、难以专注,也因此丧失了对幸福的感知。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结合20余年的心理学研究实践,对比了中西方文化看待幸福的差异性,为当下的中国人重新解读幸福。幸福不是简单的生理满足,也不依附于攀比和财富。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而这种意义来自我们在工作、爱情、婚姻、人际交往、亲子等人生课题中的创造与收获。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理性思辨的语言、丰富接地气的实验案例,揭开关于幸福的六大谜题、28条法则:
幸福的陷阱:驱除心灵雾霾
积极的力量:拯救“不开心”
职场幸福:如何过有效率的人生
人际心理:如何成为受欢迎的人
寻找真爱:生活不是偶像剧
积极养育:为孩子注入王者基因
书中还提到了应对挫折的独门绝招“五施理论”。彭凯平教授认为,刻意练习这五个简单的行为,你就能从日常小事中持续获得幸福。
言施:积极地表达和交流
身施:用触摸和运动激活身体
眼施:用眼睛发现生活的美好
颜施:经常微笑
心施:培养内心的感受力
相信读这本书,你会重新审视自我,过一个有意义的幸福人生。
如何正确的比幸福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夺得100米仰泳铜牌后开心地说:“啊?第三啊?噢,那我觉得还是不错的。”而当她在2017年的游泳世锦赛上获得50米仰泳银牌后,她难过的眼泪都流了出来。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成就、获得和收益到底有多大,与其幸福没有完全的正常关系,但是这和自身的认识、判断密切相关。当我们往上比较的时候,我们很难感受到自己已经获得的成就,而当我们往下比较,我们反而会知足常乐。这就意味着,真正影响人生的幸福和快乐的,是我们的预期和比较。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认为,自我认识的不确定性是人们进行社会比较的主要原因。
那么社会比较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一、这样的比较往往不准确,因为我们并不清楚别人的成功、幸福、财富状况,很多时候我们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
二、我们在比较时有很多非理性的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被对方代表性的特征迷惑,我们比较的不是真实的整体结果。
三、比较会对人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在很多国家富裕的人通过把自己跟那些较穷的人进行比较,而获得满足感,但是我们发现中产阶级和穷人往往更愿意以比自己收入更高,事业更成功,社会地位更优越的人进行比较。换句话说,我们倾向于跟社会等级比自己高的人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从而降低我们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既然社会比较难以避免,你可以试试从如下三个方面做出改变。
第一,根据比较的目的调整比较的方向。为了提升自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们可以选择向下比较,也可以避免比较,也就是说当我们认为自己在特定领域的能力和表现比较差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在这个领域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
第二,改变比较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的比较体系。比如,虽然我们钱不如有些人多,职务不如有些人高,但是我们可能有更健康的身体,更美满的家庭,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更高的颜值,甚至可能是更年轻,多元化的比较体系,相对而言更容易让我们感到幸福满足。
第三,改变比较的对象,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为例,如果他们将自己与那些学习成绩更好的人进行比较,那么他们就会有相对较低的和学业有关的自我评价。如果他们将自己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比较,他们的自我满足感就会提高很多,这就像一条大鱼在小池塘里显得很大,而在大海里显不出什么优势。
为什么收入的增加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就要原因有如下四点。
一、人的适应能力,让我们通常高估自己,从某一事物中持续得到快乐的可能性。就像你买了房子,涨工资固然会让你感到开心,但这并不表示会因此长期快乐下去。
二、比较的心理倾向,使得我们在评判幸福感时,更多的依据自己的相对收入,而非绝对收入的高低。
三、边际递减效应。科学家认为幸福感不是一直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而增加的,它符合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收入的增加,对幸福感的影响会逐渐减小,当收入的幸福感边际效用达到零时,个人的幸福感就会进入饱和状态,过了这个饱和点,个人收入的增加将不再对个人幸福感产生影响。
四、过度强烈的挣钱动机,有所人的积极情绪。金钱能带来快乐幸福的体验,但不意味着快乐、幸福本身。能让我们真正喜欢的,也许恰恰是那些朴素无华而又真实长久的事物,比如亲情,友谊,工作,学习,运动,艺术希望等等,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轻易被自己所渴望的“事物”欺骗。
如何用钱“买”幸福?
一、花钱买时间。花钱买时间就要避免在一些重复琐碎的事情上亲力亲为,比如家务,你可以请钟点工来做,也可以通过给家里增添扫地机,洗碗机,烘干机等设备来解决。又如购物,在网上订菜,采购生活用品等,能节省大量往返菜市场、超市的时间。此外,一年给自己安排一两个悠闲的假期也是对自己必要的奖励,及时休息、充电能让你感受更多生活的乐趣。必要的娱乐活动可以放松身心,但更重要的还是花时间和正确的人待在一起,包括亲人,朋友,老师,贵人等。
二、花钱买体验。有些人在心情烦躁,情绪不好的时候,会拼命花钱买东西来转移注意力,缓解心中的不快,其实买鞋子,衣服包等物品,相比旅游,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体验带来的快感更加长久和深远。
三、花钱建立友好的社会关系。亲密的社会关系之间的伤害靠金钱很难弥补,反而要用更多的社会行为,更亲密的举动来弥补,因此密切关注他人的幸福,把闲钱花在别人身上(邀请朋友聚会,在纪念日给亲友准备礼物,做慈善等等)比把闲钱花在自己身上,更能带来幸福感。
幸福的开关,在你手上
幸福是一种综合体验,其中必不可少的感受是愉悦,很多人觉得开心快乐,作为一种感觉,似乎来去匆匆,难以琢磨,而积极心理学发现,积极心态是人类的天性。如果你经常跑步,那你就一定可以体会到运动给人带来的快感,你在不断的推动自己,超越自我,极限咬牙坚持多跑100m后得到的快感就是内啡肽带给你的,我们经常说的奋斗之后的快乐,有很多其实源自内啡肽的作用。但只有在不断重复运动,这种行为让他内化成我们自愿,自然的一种习惯,时内啡肽才会分泌,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有耐心,也要有意志力,持之以恒的运动,才会有持续激荡的快乐。我们应该了解自己身心状态和能力边界,先把能做的事情做好,获得自信和愉悦的感受后,再挑战“舒适圈”外的任务,同时根据过程中的感受和反馈等,及时调整目标和期待,此外,多跟他人互动,为周围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能让我们获得价值认同和归属感。这样的愉悦感受,持续的时间往往更长,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