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圣经即东方的经典,此经典的“经”为宗教中的经文。在这三讲中,木心先生将东方圣经归结为印度的史诗和中国的诗经。
奇怪的是,世界智慧都从东方来:基督教的《圣经》自东方来,成了欧美的主要宗教,释迦更是标准东方的,二十世纪存在主义之后的哲学,对禅宗也迷。
稍作了解就能知道,《圣经》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而犹太教和基督教发源于巴勒斯坦、以色列附近,释迦摩尼创立了佛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今尼泊尔地区),更是地地道道的东方产物。
印度作为宗教色彩很严重的国家,至今,仍有许多西方人认为,佛教出自印度,印度人都信佛教。但其实佛教在印度已式微。婆罗门教即印度教才大。十九世纪统计,世界上佛教徒,约五分之四在中国,约五分之一在中国,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关系,犹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新教与旧教之分。婆罗门教有严苛的等级制度,将教徒分为四个等级,且要求严格遵守种姓制度。
东方还有一教,中国人不太知道,是波斯教。该教教义中,万物之处有两个神,一光明,一黑暗。人的灵魂是两个神的永久战场。
例如当时的宗教与哲学,起源都是为了求知,但是因为这一问题产生了分歧,所以展开了无休止的战争,宗教长期迫害哲学家,当时宗教可谓是只手遮天,《圣经》教义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任何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称为“异教邪说”。与之相反,哲学家不迫害宗教,但是哲学占领上风就可置宗教于死命。
印度史诗有两部:《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但因太笨重,范围全在印度,无人能通读。《摩诃婆罗多》讲的是皇家的故事,是大圣人的儿子去到皇室传授武艺。《罗摩衍那》讲英雄美人。但是两部史书最后都归结到了战争,其实,史诗就是古代战争史。《荷马史诗》脱离不出这一定律,印度史诗也同理。
最后回到中国的《诗经》,有人说到,中国没有史诗,没有悲剧,没有神话,没有宗教,好像脸上无光。答曰,以西方模式的宗教神话、悲剧史诗论,中国是没有的。但是木心先生很直观的说明:
如果中国有宏伟的史诗,好到可比希腊史诗,但不能有中国的三百零五首古代抒情诗。怎么选择呢?我宁可要那三百零五首《诗经》抒情诗。
就此可以看出《诗经》之伟大与经典,任何各国古典抒情诗都不及《诗经》。木心先生也一直在说,古人很单纯,且艺术要纯粹。开篇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很直白的写出来当时的爱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求不到就睡不着觉,就是如此的直接,但是也将其心理把握的很细腻。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远远地遥望复关,见不到情郎就泪千行,见到情郎瞬间笑逐颜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来自于心灵深处最真挚而朴素的想法。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浓浓的哀愁。
用这样的好东西,去换大而无当的史诗,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