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一位高三老师在毕业前的最后一课如是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到中年,高考离我越来越远,三年的高中生活渐渐在心中模糊起来,最后一课的场景早就不记得了。但剩下的一些片断却不断地闪过脑海,激起了无限回忆,仿佛一切都在昨天。
我上的是普高,一个年级三个班,学生都是从周边乡镇初中里面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学校远离镇上,背倚小山,面朝稻田,操场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池塘,礼堂边上那排枝繁叶茂的法国梧桐树,深深地植根在一届又一届学子的记忆深处。
那些年,城乡差距很大,每个家长都满怀望子成龙的希望,每个农村孩子做梦都想获得城市户口,找个正式工作,端上铁饭碗。跨入高中的大门,我们心中交织着懵懂、梦想和信念,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但学校没有那种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学习氛围。没有课外辅导班,辅导资料很少,生活水平也比较差,大多数同学从家中带粮食,咸菜,泡菜到学校,一日三餐都是咸菜泡菜下饭,见不着荤腥。老师们上课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没有拓展,没有新意。有将小孩放在走廊上,教书带娃两不误的;有将别墅读成别野,忙着办食堂挣钱的;有书生意气,每周讲解唐诗宋词的;有讲课不带教材,口若悬河的;有积极上进,努力考研的;还有晚上吹着哨子,手提榔头巡夜的……他们既要教书育人,又要兼顾家庭,很不容易。
慢慢地,一些人放弃了梦想,上课昏昏欲睡,课余时走遍了校园的角角落落,周边的绿野阡陌,小镇的长街短巷;而一些人却更加刻苦,起五更睡半夜,全力冲刺。班主任老师为激励同学们上进,经常说“今后穿皮鞋还是草鞋,全靠各人自己努力”等诸如此类的话。年深日久,别的记不住了,但“皮鞋草鞋论”至今记忆犹新。
五月初的预考,既是高考的预演,也是检验学习成绩的一种方式。考完后,成绩不理想的离开了,剩下的自我感觉不好的也无心复习,乡镇中学的学生,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凤毛麟角。
那些年没有扩招,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录取率不到四分之一。高考成绩出来了,全班没有一个上线,整个年级也没考上几个。复读,参军,打工,顶班,自考,成人高考……同学们各奔东西,各显其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苦苦挣扎。
抓不住的始终是时光,转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青葱少年,如今已鬓泛白霜,一些人的子女已在大学就读,一些人还在备受中考,高考的煎熬,不断督促孩子们努力学习,踏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希望他们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拼搏出一条康庄大道,替我们完成当年的未竞的梦想,拥有美好的未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年少的时候不懂,嫌父母老师唠叼,但懂得的时侯已经不再年轻。没有接受全日制的大学教育,始终是个遗憾。同学聚会,回望来时的路,总有一丝悔恨在心头,为什么当年不再刻苦一些,为什么当年不选择复读呢……
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都无法复原。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累,无从止歇;苦,无法回避。少壮不努力的后果终究要自己承担,当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歇一歇,从左肩换到右肩,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