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落幕了,有时得到最后两大奖:最佳影片跟最佳导演(通常被视为重点奖座)再看影帝后与剧本都是。那么,得奖当然很好,但若是相较最实际的票房呢?
让我们摊开数字来看一下近几年得到金马奖最佳影片部份的结果。以下都以台北市票房为基础。
《当爱来的时候》,330万(金马之前上映,刚好得奖后还在演)
《赛德克‧巴莱》,上下集4亿多(金马前就上映)
《神探亨特张》,13万(两家戏院,金马之后才上映)
《爸妈不在家》,353万(金马之后上映,大顺人气)
《推拿》,200万(金马之后隔一年多才上映)
《刺客聂隐娘》,2300万(金马奖之前上映)
首先来看《当》,张作骥导演的片子并非广大市场能轻松消化的作品,但有趣的是,虽然《当》片非常接近金马提名与颁奖时间点,330万也算是国片中小型制作中还不错的数字了。倒是他在因丑闻入狱服刑时的《醉‧生梦死》台北市还做了四百多万。
再来《赛》片不在此讨论中,因为在金马之前已经造势很大,所以金马奖有也只是后续版权的锦上添花而已。有趣的是,虽然拿了最佳影片,但当年媒体与评论普遍预测都没有爱国心态没站在《赛》片居多。大概三分天下,《桃姐》与《让子弹飞》都获得不少人肯定。
《神》片显然就是当年爆冷门拿最佳影片,而且也隔了一段时间,加上发行规模小,这片北市只有十多万。隔年的《爸》片在李安所领军评审团加持,人气挺高。很多观众都好奇李安会选什么影片当第一名。这部新加坡小品当年可是击败《一代宗师》等大片,但因为影片品质出色,当年脱颖而出虽有惊喜但非惊吓。
接下来的《推拿》也因为中国片身份需要抽签,还好后来有抽到上映资格。但娄烨的作品也算是比较风格化,能有此票房诚属不易。《刺》片则因为威尼斯影展加持,以及整个电影圈对该片的造势声量很大,对于侯导的这部武侠片,其实北市可以有两千多万已非常不容易了。
如果以金马奖比较喜欢的文艺主体,这类作品的票房产值其实约莫两三百万(台北市)上下,除非之前片商就锁定这片会作广大的商业宣传,如,《聂》片。无论如何都会以大规模操作,加上之前就有国际影展加持。否则颁奖后才映演,最佳影片这四个字其实对票房加持有限。结论就是,得到最佳影片,并不是门好生意。有时没得奖也不等于票房再见,说不定还更好,因为观众可能为你抱屈更想看看。
故事本身通俗性与宣传效果相辅相成,如今年两大重点得奖作品《八月》与《我不是潘金莲》。可想而知,《我》片肯定会比《八》片讨喜许多。或许得奖只是一时,票房成败对制片团队来说绝对是更现实的考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