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一直在读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前文已经说过这本书是书信体的形式。对很多封家长的信都有感触,说实在的现在读者本书有点自我疗愈的意思。当然尹老师的回答一般也都入木三分,让人有种豁然之感。
昨天看到一封家长的信,把我震惊了。来感受一下。
我家宝宝快1周岁了,前段时间感冒咳嗽发烧,弄得我疲惫不堪孩病好后,奶奶拿着宝宝的生辰八字去算了一下,结果让我陷入痛苦。
我家宝宝的八字并不好,测算的结果是不能管我和他爸爸叫“妈妈"“爸爸'',而要叫偏一些,叫成“阿姨"“叔叔"。宝宝的奶奶说,这是我们命里承受不起“妈妈"“爸爸"的称呼。我刚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很气愤、很激动,反驳了她很多。算命的随便瞎说,怎么能相信呢!可是奶奶很坚持。我为此真痛苦,自己的孩子不能叫自己“妈妈",这不是很荒唐可笑吗?可是长辈们的话如果不去听从,婆媳关系似乎又难以和谐。
这封信里牵扯带了孩子八字算命和婆媳问题,我的关注点在算命先生提供的解决方法,太违反常理了吧。虽然不是当事人,但是看到这里也快炸了。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给新生小孩测算八字的说法,要么想做一些事改变一下命格,要么想通过测算五行取个好名字,这都无可厚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奔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来的,毕竟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可能会面临很多未知。即使是这样,我们也要更多的从爱的层面出发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2
小时候我也被测算过,说命格较硬会克父母,需要3年不见父母。那时我也就四五岁吧,让我3年不见父母肯定是不可能的,于是父母就取了个折中的办法:每年过年不见,过完年就回家。前两年我都是在姥姥家过的新年,我们那里有小年的说法,就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每年这一天之前我就会被送到姥姥家,直到过完大年初五父母来给姥姥拜年可能会把我接回家去。
我其实挺喜欢姥姥家的,姥姥姥爷待我很好,很照顾我。甚至有时候父母来接我我也不想回家。但是在那里我是孤单的,没有同龄的孩子,表姐大我好多岁,她是要上学的,即使下学出去玩她一般也不喜欢带我这么个拖油瓶影响步速。
到了第三年,我小爷爷去世了,照例我是带孝之身,不能去别人家过年。爸妈就让我在奶奶家过年,因为在同村我腊月二十三那天去奶奶家吃了午饭,大年初一在奶奶家吃了午饭,其他时间都在家里玩。那是我过的最快乐的一个新年,我清楚的记得我们一家人挤在一起,嗑着瓜子吃着糖果看着电视,记得我们的欢乐笑声,甚至还能隐约看到黑白电视机放映的拜年广告。
长大了之后我并不十分恋家,甚至很多时候我都在考虑考学校的时候离家越远越好,即使偶尔想家回家了,也是匆匆过客一样。我妈说我是个野孩子。
我不知道我这个情况是不是受小时候的影响,但是我很感激他们没有真的听算命先生的话让我整整三年不见他们,也很感激在三年的最后一个年头他们冒险陪我嗑瓜子、看电视。也许正是因为爱,我才能够有这么美好的新年回忆,如果他们听算命先生的,真让我三年不见他们,那我肯定什么都不记得了,不是记忆是空白,是我封存痛苦记忆的能力有时候连我自己都会吃惊。
3
尹老师的回信说先沟通。
实在不行了就说你们又找了个更高级的算命师,说孩子不用管他们叫叔叔阿姨,只要管奶奶叫干奶奶就好了。
我觉得实在不行的话,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有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思。
作为比孩子有思考力的大人,要懂得对孩子负责。孩子不会说话,不会表达,但如果监护人尤其是父母总能从爱出发,能设身处地想想的话,总会有解决办法。
对于算命或者八字之说,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但一定要让爱冲在前面,让爱带着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