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本书中文版共有39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5期。
01
在圆圆一岁多时,爸爸去了厦门工作,尹建莉独自一人带着孩子,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当时,孩子的奶奶建议把孩子带回家由她照顾,孩子的姨妈也提出了帮忙照顾孩子,但都被尹建莉拒绝了。
尹建莉一是考虑孩子的启蒙教育,二是考虑孩子的感情。即使奶奶和姨妈再疼孩子,也不能取代妈妈。
有不少人因为工作忙,就把孩子交给老人照料,认为孩子小,哭上几天就不想妈妈了,其实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在孩子长时间看不到爸爸时,尹建莉看到了孩子的难过,如果孩子再看不到妈妈,对孩子小小的心灵该会有多大的伤害。
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斯巴克说:“儿童在出生数月后,开始热爱和信赖照看自己的那一两个人,把这一两个人看作自己安全的保障,即使年仅半岁的婴儿,也会因为照顾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突然离去,而丧失对人对物的兴趣,不开笑脸,不思饮食,精神上受到严重的压抑。”
圆圆的爸爸到南方工作一年后,尹建莉带着孩子也去了南方,一家三口开始了走南闯北的日子。虽然夫妻俩几年后才稳定下来,但他们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
一些人看到尹建莉似乎从不为孩子操心,但孩子却处处优秀,非常羡慕她。
尹建莉把这归功于父母亲自带孩子上,因为父母亲自养育孩子,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父母的“付出”,是最划算的“投资”。
02
在女儿四岁的时候,尹建莉做了一个“记功簿”,“记功簿”每页只写一件事情,例如“收好玩具”,“扔垃圾”,“学会认钟表”等等,她还在每页记功簿上用红笔画出一朵小红花。
每次给孩子记功时,孩子都特别兴奋,隔一段时间还会数数记功簿上有多少小红花。
尹建莉列举了给孩子设置“记功簿”的好处:一是孩子受到表扬后会有荣耀感;二是记录的“功劳”对孩子有提醒作用,让孩子以后继续做这些好事;三是孩子经常看自己的先进事迹,也认识了不少字。
孩子上学后,“记功簿”上还一直在增加内容,但是没有一项是记录学习成绩的。尹建莉认为学校已经对分数的重要性有足够渲染了,如果家长再推波助澜,不但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促进,还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喜欢被肯定,喜欢被激励,是人的天性,孩子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成长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
尹建莉与一些家长分享自己激励孩子的方法,有的家长并不接受,有人说:“那是你家孩子从小表现好,我的孩子每天让我头疼死了,哪有值得记录的好事。”
其实儿童的优点都一样多,这些优点的种子储藏在儿童的心中,需要家长在合适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栽培与滋润,这些优点的种子才能萌芽、开花、结果。
可惜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优点感觉迟钝,经常批评孩子,使孩子心中原本可以成长起来的优点种子遭受冰雹和风霜的打击,不能健康成长,甚至枯萎死亡。
教育孩子的细节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先思考一下自己采取的手段是否可行:采取的手法是孩子喜欢的还是反感的,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是高尚的还是庸俗的。
教育孩子时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缺点,那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即使家长不为孩子设置“记功簿”,也要通过目光和言语流露出对孩子的赞赏,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好。
03
有些成年人评判孩子乖不乖的标准是孩子是否“听话”,而尹建莉夫妇则有一致的看法,就是他们很少对孩子使用“听话”这个词,相反,他们倒是愿意做“听话”的父母。
在女儿十二岁时,尹建莉一家三口要开车从姥姥家去内蒙古的奶奶家过年。本来计划好了初八走,所以初八那天夫妻俩把大包小包的东西都装到了车上。但女儿却很不情愿,她和姥姥家的两个小姐姐没有玩够,不想走。
看着女儿与两个小姐姐难舍难分的样子,夫妻俩决定晚一天再走,于是又把行李从车上搬了下来。
姥姥觉得,他们太纵容孩子,但尹建莉不这么认为,因为女儿不是一个唯我独尊的人,恰恰相反,见过圆圆的人都说圆圆既懂事又稳重。
尹建莉夫妇非常尊重孩子的各种想法,尤其是圆圆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懂事后,他们有什么问题都会和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
生活中确实有些不听话的孩子,而这些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值得父母去思考。
一次,尹建莉和几个朋友聚会,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要求妈妈到外面给他买个玩具,男孩妈妈告诉他,吃完饭后再买,孩子不愿意,与妈妈闹别扭。
这时有个叔叔为了逗男孩开心,递给他一罐可乐,要与他干杯。男孩接过可乐,准备与叔叔干杯时,这时妈妈一把抢走了可乐,递给孩子一罐杏仁露,说喝可乐对孩子不好。
男孩气哼哼地拒绝吃喝。
尹建莉感叹,有个不听话的妈妈,才有不听话的孩子。
大人要求孩子听话,好像是为了孩子好,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大人在孩子面前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关系。
哲学家弗洛姆对权威主义伦理学充满批判,在权威主义伦理学中,不可宽恕的罪行就是反抗。
无论父母多爱孩子,如果经常要求孩子听话,并要求孩子服从自己,这样的父母,骨子里就是权威主义者。
做“听话”的父母,不是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言听计从,首先不能突破道德底线,否则会把孩子纵容成一个颐指气使的小暴君。
卢梭说:“当儿童活动的时候,不要叫他怎样地服从人;同时,在你给他做事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学会役使人。要让他在他的行动和你的行动中,都同样感到他的自由。”
父母和孩子都不要去控制对方,都要做“听话”的人。但父母作为强势者和主导方,想让孩子听话,就应该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04
在圆圆上小学四年级时,尹建莉去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表扬圆圆是学习最好的孩子之一,但也提到了她的缺点,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并示意尹建莉去办公室找其他几位老师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
一位思品课老师说圆圆不注意听讲,有时还顶撞老师,感觉孩子很骄傲。旁边的社会课老师也说圆圆有些骄傲,还说老师讲得不对。
听到老师们对圆圆的反馈后,尹建莉有些着急。回到家后,她问圆圆是否顶撞过老师,圆圆一脸困惑,当尹建莉让圆圆反思一下自己有没有骄傲情绪时,圆圆向她大声抗议道:“我没有。”
尹建莉批评圆圆:“你没有,那为什么老师们都这么说。你不反思,还嚷嚷。”
圆圆感到万分委屈,哭了起来。圆圆一哭,尹建莉知道这件事超过了孩子的承受力。
尹建莉把圆圆抱到自己的腿上,向圆圆道歉,她告诉圆圆,其实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说圆圆骄傲,是思品和社会课两位老师说的。
圆圆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原来在思品课上,老师让圆圆回答“看电视的意义”时,圆圆说没有意义。
很多同学都笑了,老师很不高兴,说看电视的意义是可以学到知识。圆圆反驳老师,为什么有些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呢?
圆圆的反驳让老师更不高兴了,老师批评她:“你以为你比老师知道的还多?”
为了让圆圆接纳各科老师,尹建莉告诉圆圆,老师这个行业和任何行业一样,有的老师素质高,有的老师素质低,这是正常现象。但对学校的每一个老师都要尊敬,像尊敬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一样。
尹建莉没有简单生硬地让圆圆尊重老师,因为那样会恶化孩子与老师的关系,而是让圆圆在现有的环境中调整自己,但又不失去思想的独立性。
父母和老师沟通,是一种了解孩子的有效途径,老师一般会如实地将孩子的各种情况告诉家长。但家长如何向孩子“传达”,则需要动一些脑筋,有时不能“如实”告知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尹建莉建议:父母在向孩子“转达”老师的评价时,要注意言语是否对孩子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是建设性的还是摧毁性的,是起到激发作用还是抑制作用。
每个父母都想让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但也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其实还存在着一些阴暗面与危险,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那么,父母应该如何让孩子提防坏人,免受伤害呢?
答案将在下期为您揭晓。
以上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