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一个充满蛊惑力的字眼,在我们的生活中唯恐避之不及,然而诱惑却又充斥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遇到自己喜欢的一个包包,可是家里的包包已经没有再多放一个位置,于是产生了一句网络名言——女生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个包包
夏天,某一天傍晚,朋友互换“来啊,啤酒撸串,快哉快哉”!低头一看圆滚滚的肚子挡住了看向双脚的视线,心一横,脚一跺!干了!急匆匆奔赴撸串战场!
这样的生活场景还有很多很多,今天写在这里不是为了痛斥这种行为的不妥,而是在想这种及时行乐对我们的影响是好还是坏?
记得有这么就一句话流行了一段时间“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当时的我也是极度奉行但是又如何呢?确实快乐,满足!如今呢?人到中年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怨谁?怨及时行乐?屁!没人拿刀架到你脖子上逼迫你这么干!还得从自身找问题,审视自己!
及时行乐行不通,那他的反方向是什么?或许能有所改观?
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引出今天的心理学效应了——延迟满足效应!我们先来看一下延迟效应的官方解读:也叫棉花糖效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即时奖励和未来更大奖励的选择时,能够主动放弃选择及时满足,以换取在未来获得更大的奖励。
这个效应的由来呢是来自于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米歇尔将一群4岁左右的儿童单独带到一个房间。每个孩子发放了一个棉花糖,对他们说:“如果你马上把糖吃掉,就只能吃到一块糖。可是,如果忍耐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之后再吃,你就可以多得一块糖。要是有谁不愿意等这么久,就只能得到一块糖,马上兑现!”
米歇尔离开房间后悄悄观察观察孩子们的行为。在此期间,孩子们的表现各异,一些孩子立即吃了棉花糖,而另一些孩子闭上了眼睛,或是双臂抱头假装睡觉,抑或自言自语、唱歌跳舞,只希望20分钟赶紧过去。
米歇尔和他的团队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多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那些曾经以忍受诱惑而获得两块糖的孩子,大都坚强、充满自信、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和独立自主精神,乐于接受挑战,善于处理问题;在后续的学业、社交和职业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更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更高的学术成就以及更好的适应性。
我们了解了延迟满足效应的由来,也非常清楚及时行乐的“快乐与满足”。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在这里我不做阐述,毕竟每个人的选择不同!
而且目前人们对于“延时满足效应”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认为过度的使用延时满足会造成一定的焦虑,幸福感减弱等不良影响,所以要适度使用!
屏幕前的伙伴们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心得吗?欢迎你在评论区评论大家一起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