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手牵手坐上了
永不回头的火车
总有一天我们都老了
不遗憾就OK了!”
——五月天《笑忘歌》
读完书稿,虽然没有被《蜗牛》这首暴露年龄的歌附体,却意外想起了这首《笑忘歌》,想起了那五个人这么多年竟然一直在一起,在这么现实的世界里,一直做着喜欢的事情。虽然他们都不再年轻了,却觉得没有人比他们更适合青春这个词啊!从没有认真去考究过青春的确切定义,因为绝对相信青春有太丰富的答案不能一言以蔽之。也许是种感觉,像歌声里唱的那样,哼起来就可相视一笑,从此澎湃和热烈都心照不宣,烦恼和迷茫随风而逝。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有人可以永远年轻着。书里,清华园里,这群唱着《蜗牛》出发去雪山的人也身体力行给青春赋意,人生有热爱的事情真美妙啊,他们可以在前辈的故事中找到追逐的灯塔,从此的每一步都有期待,有热情,有勇气,随时都有底气喊出“有啥好怕的”去复盘!
看到bug“去雪山”念头萌生,协会成员为“去看念青姑娘”而进行魔鬼训练,想到了时下热议的“舒适区”一词。有人说舒适区就是自己在做的事情对于自己现有的水平相对容易,缺乏挑战。但凡事又不破而不立。高压的城市生活里充满竞争,如今也不止一次被标题党“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清华大学毕业生当保安”云云吸引注意力,茶余饭后与朋友谈起,大家达成的共识是:能考上清华大学的必定从小就是学校里数一数二的,在家里更加被宠爱;然而走进了清华园,全是尖子也是必须要分出高下的,当地是龙,进了清华未必,大概有时候优越感的“壳”只是为了掩盖内心深处的自卑感。我想,不止我一人,在未曾成为佼佼者群体中的一员时如此认为。
Push the boundary. 伴着“优越者”在挑战自我突破舒适区的标签,强化着对这一行人的敬意。
看到行前准备里一个个略显陌生的装备名次,到精细记录的登山步骤,让我的好奇心迅速拓展。bug从恐惧长跑到念青C1,自己都说不清的推动力却让她看到了自己和生命的可能性;“其实一个人登顶就相当于全队登顶。因为如果没有人不计功利地运输修路做饭就没有人能够登上顶峰”故事里的队员是如此说。登念青雪山,一个团体的探险运动,却也是一个人揣着孤独的执拗、枯燥的思考的旅行。这个故事中他们的登顶时突然的,“走在最前面的小白怔住了。他有些慌乱地从胸前掏出对讲机,他得证实一下。有一股狂喜迟疑着不敢注入他的体内…...是的,周围所有山峰都在他们脚下,只有7162米的主峰还能俯瞰他们。“顶峰来的突然吗,行动者的脚下它绝非突然。1999年的铩羽而归到2001年的成功登顶,看着故事的我觉得黑白照片里的他们都在闪着光!他们见过雪山的伟岸、峰顶俯视的开阔、宽广和无际,自然不再那么容易因为眼前的困顿儿停滞不前。他们学会接受不理想的结果,才能迅速摆正心态重新发电,对自己有更明确的认知,时刻提醒自己不让赞美收买,坚持相信自己有天赋,去复盘
2001年7月10日下午3点52分,清华大学登山队登顶念青唐古拉中央峰,海拔7117.
虽然人生常态可能是失控,但青春有太多行动的可能啊!方向错了那就给自己按一个暂停键,读书是精神越狱,换个视野出行是思考的过程,每一秒都扎扎实实掺不得半点心急,行动和思考不停就好。其实我们都会经历一个瞬间吧,不得不跟过去的那个勇猛无畏的自己挥手告别,以迈入更谨慎的成人世界。在这里,我诚实的写下故事里所有的震撼引发的我对现实生活的审视,这些在不知不觉地帮助我思考;我想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都在雪山之后将这段记忆刻入骨髓,淌着的热血让他们都在生活里揸着火箭,冲进每一个向往的小星球,毕竟向往的一切都在眼前,他们已经掌握了探索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