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上海已是深秋。迎着小雨,我去看了一场波兰舞蹈剧场的现代舞表演《丰收》。有幸成为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大学生观剧团成员之一,可以免费观看三部舞蹈剧,《丰收》是小幸运的第一场。
很喜欢上戏,不仅是华山路的浪漫梧桐树,还有校内温馨的咖啡馆。一年前也和朋友来过,了解了很多上海老建筑的历史,以后有机会和大家分享~
乐符在舞台上流淌,期待着丰收的人们来来往往,相向而行。漂泊了许久的灵魂分裂之后重新相遇,一半是奥德修斯的“愤怒”,一半是奥德修斯的“克制”,在一次次疯狂地撞击、拥抱中紧密贴合,在一次次撕扯、推搡中彻底崩裂:奥德修斯的自我回归之旅启程了。
波兰舞蹈剧场带来的《丰收》在这样一个故事背景中展开,播种和收获一直是人类文明史中不朽的仪式。波兰电子音乐先驱欧根纽什鲁德尼克的舞蹈编排和音乐设计,在《丰收》中将波兰民俗、仪式、传统、音乐同当代人融合在了一起。舞者们迸发的力量,随着音乐的转换忽强忽弱。印象最深刻的是,饰演“求婚人”的舞者一次次侮辱“裴奈洛佩”,对她一次次的追逐和索求,并非处于真心爱慕,而是仅仅是因为她是奥德修斯的妻子。等到奥德修斯以乞丐的身份回归之后,求婚人对他进行六次侮辱与阻挠,在舞台上所有的求婚人将奥德修斯抬起,阻止他与妻子的重逢。但是奥德修斯强大的克制能力和隐忍能力遏制着内心早已张牙舞爪的仇恨,为了谋划一个无人防备的复仇。最后,奥德修斯的愤怒彻底爆发,所有的求婚者都躺在血泊之中。奥德修斯的儿子为他的父王和母后披上了象征着伊萨卡权利的披风,经过战争的伊萨卡岛藉此最终走向和平。
整场舞蹈表演,令人愉悦的不仅是音乐和舞动的巧妙结合,还有演员们流畅的肢体控制。在观看之前,没有期待舞蹈剧能够真实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看到最后,发现故事线在舞蹈表演中清晰体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裴奈洛佩一次次拒绝求婚人之后,等到了奥德修斯的出现,饰演这两个角色的舞者动作韵律协调,表达着裴奈洛佩对奥德修斯的追随,也许这就是爱情中难得的“灵魂共振”。爱一个人应当如此,不仅是享受欢愉共度美好,还有消磨分开时无聊的翘楚以盼,甚至还有感受同一份苦楚。女舞者在台上颤栗的肌肉,紧绷的表情,表演了隐藏之下的随奥德修斯相通的心。
特洛伊战争所带来的杀戮的恐惧感尚且弥留,远离家乡漂泊的苦难挥之不去,太阳落山之际,奥德修斯回眸发现曾经深爱的那片土壤再也不会出现,若有机会再次相见,那是在自己的梦境里。在舞台的一角,独唱人沉着坐着,他醇厚的声音讲述着奥德修斯的结局,求婚人从堆积着的尸体中重获新生,走过那条阳光灿烂的路,然后围坐一旁静静观望伊萨卡的王者,直到灯光暗淡。
在道德崩坏的土壤之中,他们播下了一颗虚假的种子,用力拉扯着、争夺着、羞辱着,却永远得不到那场本属于隐忍者与抗争者的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