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我家餐桌前上演了一出好戏。
早饭时,我和老公边聊天边照顾两个孩子。大宝一手拿包子,一手拿勺子吃稀饭,眼睛盯着桌上的书,一抬手就打翻了稀饭,使得他的手、衣服,桌子、地上都是稀饭。
我赶紧起身,看他有没有烫伤,并做清理。这时,爸爸安静地看着,没有帮忙的意思,大宝也被突如其来的状况弄懵了,只是呆呆地站着,任我收拾残局。
看着他们的态度,我突然很生气,不仅大声批评大宝,还动手打了大宝。
这个过程中,我为什么出离愤怒,批评还打了大宝呢?首先,我想到了他经常一心二用,导致打翻饭碗;其次,他造成的后果,自己不能解决,耽误我的时间;再者,爸爸只是冷眼旁观,没有帮忙的意思更让我生气;最后,我需要把不满发泄出来,孩子就成了出气筒。
《非暴力沟通》提到沟通的四个要素: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那么,我应该怎样不带评论的观察孩子的表现,并和孩子感同身受呢?
不带评论的观察这个事情发生的过程,先想一下孩子这时的感受如何?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么办呢?
作为旁观者,我的感受是什么?孩子有没有烫着?他怎么老是一心二用,没有长进呢?我又要去给他善后,真的很累呀!
大宝的需求是什么?帮助他清理,也需要安抚他。而我需要老公帮忙清理或是照顾小宝。
适当地向老公发出请求,一定要提出具体请求:“我需要你照顾小宝,或是帮忙清理,我一个人忙不过来!”示弱有利于解决冲突。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不应该是指责,而是积极解决问题。
生活难免有冲突,但我们不能做情绪的奴隶,而要借助有效沟通做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