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人说读书只是获取知识的渠道!
这句话从理论上讲有两个错误。
1、在我们这个信息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获取信息的渠道。
从无处不在各类手机app,到常规媒体的电视、电影、新闻,都能获得想要的信息,一部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可以让你两个小时体验速读原著的感觉,樊登读书更是将了解一本的内容浓缩不到1个小时。
2、书上没有知识,书上只有信息。
知识是在特殊的工作和行动中运用信息的能力。无论读各种类型的书,其本质都是把书里的文本转化成有用的信息,让这些信息内化后成为自己的“知识仓库”的一部分。而更为重要是改变自身知识体系以及认知思维。
二、有人说书读再多我也记不住书里内容,有什么用!
这句话是对读书的目的有所谓误解。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记忆,而在于理解和吸收。读书在我看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将书本的信息经过吸收到理解再到迁移的一个内化过程。
读完一本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你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
1、这本书有哪些内容是我用的上的?一条条列出来。
2、针对每一条有用的内容,我该怎么做?同样一条条列出来。
这样做,能促使你更认真地思考,这本书才真正为你所用。
三、有人说我只愿意看小说类书籍!
小说要读自己最喜欢的,阅读最初都是因为兴趣。
但至少有5类书籍你应该“雨露均沾”。
1、历史类。读史使人明志,每一个我们犯过的错前人都犯过。
2、心理学类。让你更了解人的本性。
3、人物传记类。读人物传记类,你可以看到很多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可以给你人生提供参考。
4、商业思维类。让你拥有更加敏锐的商业嗅觉,更容易发现赚钱的机会。
5、励志成长类。这些书能给人能量,让你拥有更好的状态。
我无法告诉你读书能让你在多久内升职加薪,能让你怎样在世俗生活中如鱼得水,但我能够肯定的是,在任何时代,读书几乎是让你从原有阶层上升的最公平、最有效的通道了,在今天也不例外。所以只管去读吧,不必在意结果。
过程即是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