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的温度》
清晨五点,巷子里的面馆亮起了灯。
我站在雾气氤氲的厨房里,看着父亲佝偻着背,将一团团雪白的面团揉捏成形。他的动作依然利落,只是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刺眼。二十年来,这间不足二十平的小店,承载着我们全家人的生计,也见证着街坊邻里的悲欢离合。
"老张,来碗阳春面!"六点刚过,王大爷准时推门而入。他是店里的第一位客人,也是二十年的老主顾。父亲麻利地将面条下锅,我则熟练地摆好青花瓷碗,撒上一把翠绿的葱花。面条出锅时,父亲总会特意多给王大爷加一勺汤,这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七点过后,店里渐渐热闹起来。上班族匆匆扒完一碗面就往外赶,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功课,退休的老人们慢悠悠地品着面汤。我穿梭在桌椅之间,耳边是此起彼伏的"加汤"、"再来碟小菜"的吆喝声。父亲始终站在灶台前,像一座沉默的灯塔。
记得去年冬天,李奶奶的老伴走了。那段时间,她每天都会来店里,就坐在靠窗的位置,点一碗清汤面。父亲总会默默地在面里多加一个荷包蛋,却从不收钱。有一天,李奶奶突然说:"老张,你这面啊,跟我老伴煮的一个味儿。"我看见父亲的手顿了顿,转身时悄悄抹了把眼睛。
傍晚时分,最后一抹夕阳透过玻璃窗洒在油腻的桌面上。收拾完最后一桌碗筷,我望着父亲疲惫的背影,突然发现他的肩膀已经不再挺拔。二十年来,这间小店就像一座温暖的港湾,收留着形形色色的过客,也承载着父亲全部的青春。
"明天我来揉面吧。"我轻声说。父亲愣了一下,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他点点头,转身去关店门。暮色中,我看见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那是我见过最美的笑容。
面馆的灯熄了,但我知道,明天的清晨,它依然会准时亮起。就像父亲的爱,永远温暖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