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3 - 货币高边疆
点评:★★★
值得一看,但无需重读,适合闲读
断断续续总算看完,这不是一本多有吸引力的书籍,描述的顺序上有点乱,好在作者讲清楚了事情,也给我在货币的理解上,打开了一扇新的视野。
货币是经济的润滑剂,控制货币就可以控制经济运作。作者所谓的金融高边疆,由货币本位、中央银行、金融网络和金融市场构成,缺一不可。
货币本位上,中国很早就发现纸币的通货膨胀性,所以坚持使用金银本位,但鸦片战争后就基本上丧失了这一主动权;中央银行业一直控制在列强手上,金融交易市场上的投机倒把在共和国成立前也基本上无法控制,这些就导致法币、金圆券等货币失去了正常货币所正常应该有的信用和价值。金融网络上,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说人民币为什么无法很快走到国际上,因为目前我们在国际上的网点分布太少,货币的流通方向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流通的信息无法得到保护。
关于货币的操纵,由于货币是经济的润滑剂,那么通过控制银根即可控制经济发展方向,走向通货膨胀或紧缩。对于通货膨胀,大概有这么一个流程:量化宽松》信贷扩张》经济过热》纸币大幅贬值》货币信用受损》通货膨胀》经济混乱。
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 货币的关键在于信用,需要与政府可控的稀缺资源挂钩,如最早的金银,后来的粮食货物,现在的土地等等,现在很多是和美元挂钩
- 对于现实投资的意义,就是等待投资的好时机,通货膨胀的时候手上有足够的黄金白银抵御,通货紧缩的时候手上有足够的现金流动性。(到了通货紧缩的危机时刻,钱特别吃紧,利率很高,或者说很多资源就便得很便宜了;而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纸币不值钱,黄金白银的真实货币价值就会显现)
- 纸币就是信心,就是对发币方的信心,而战乱时代信心一文不值,手持纸币风险很大(可能说不兑就不兑了,或者说发币方可以随时按照他们确定的比例给你兑换)。因此一方面要把纸币换成债务(通货膨胀就赚了),另一方面要确保流动性(通货紧缩还能过冬,通货紧缩是政府猎杀投机资本的主要手段)。
- 纸币就是信心,将稀缺资源如金银作为货币本位相对还能让人放心,而将美元或他国货币作为本位,相对不靠谱
- 白银本位的中国受到了国际上的货币打击,先是白银被大量囤积,然后提升白银价格,这样中国货币被升值,外国货就倾销进来,出口急剧萎缩,货币紧缩,加息、房价大跌,银行、票庄倒闭。。。
- 宋到明500年的纸币制度试验确定,纸币不靠谱,最终选择了白银作为货币本位,而如今白银越来越稀缺,但白银的价格却非常便宜,与黄金的价值比例已经完全失真。白银的工业属性和货币属性并存,迟早这个盖子要按不住,迟早有一天白银会显示出自己的价值
与现实的联系
- 货币是经济的润滑剂,货币多供应则经济发展较好,银根一旦收缩则有可能导致经济下滑,我们每年6-8%的增长要求,印钱的速度是不可能停下来的,只有可能慢下来,而且幅度不可能太大
- 一定谨记,确保资金的流动性能够扛过冬天(通货紧缩),确保自己的金银存储能够抵御过于猛烈的通货膨胀(纸币变废纸)
行动和改变
- 看完以后,下定决心以后每年购买一些黄金和白银作为储备
- 学习黄金和白银市场情况,按照作者的说法,白银被低估的太严重了,现在的价格在17美元左右,而需求量有那么大(工业需求),同时还有潜在的、几百年后可能爆发的货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