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就是明明每天空闲的时间很多,自己好像也在认真学习和工作,可就是没学到什么东西,也没做出什么成就。我自己就有这样的困惑,后来我发现是:时间利用的效率太低了。
我总结原因主要有几下地点,分享给有同样困扰的小伙伴,希望对你们提高时间效率有所帮助。
原因一:被中途打断。
比如,同样是10公里的路程,在高速开,也就5分钟的时间,要是在城市里,碰巧还遇到高峰期,可能要30分钟,没准还会更多。
因为城市里有红绿灯,车还多,导致车速上不来,要是路口遇红灯,就得停车,如果前面的车多,一个红绿灯还过不去,得等上好几个红绿灯才能通行。
我们的学习也一样,如果过程总是被中断,完成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我们的大脑在学习的时候,不会马上进入状态立刻变得很专注,进入专注状态是需要时间的,就像车速提上来也是需要时间的。有时我们好不容易进入专注的状态了,突然一个电话、一次敲门声都会 中断学习,你又不得不重新花时间进入状态。
做事情每中断一次,都会增加时间成本。如果一天中总是被各种事情中断,你这一天几乎很难有所收获。
原因二:专注力不够
做一件事,专注程度越高,效率就越高,特别是当一个人进入“心流”状态时,效率可能会成倍增加。
你看那些学习成绩好,工作成就高的人,做事的时候都是非常专注的,有时甚至到了忘我的程度。
我没见过一个做事不专注的人、嘻嘻哈哈地、随随便便就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好的。
影响专注力的因素有很多,通常有以下几种:
①、个人习惯
有些人进入专注状态很快,因为他们平时就养成了做事专注的习惯,通常他们的做事效率都很高。
而有些人平常做事就是吊儿郎当、随随便便,真遇到需要保持高度专注的复杂难事时,也很难快速进入专注,而且就算进入专注后也很容易分心。
②、身体状态不好
比如身体出现疾病,或者前一天没有休息好,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专注度。
比如,我是个重度咖啡因瘾者,如果早上不来一大杯咖啡,我就会一整天都无精打采,更别说阅读、写作这些需要高度专注力的事情了。
也就说,一个人如果身体状态不好,就会影响他的专注能力,所以,平时要多运动、作息规律、健康饮食、不熬夜不透支身体。
③、内耗
说完身体,再说心理。
当一个人有心事的时候,做事就容易分心,很难保持持续的专注。
一个内耗严重的人,很难做到持续高度专注的。
一个人因一件小事被领导批评了,他感到很委屈,一整天内心都在想:领导真不是个东西,自己平常这么努力工作你不表扬,犯了个小错你却揪着不放?这家公司没前途,我要不要换家公司?我被领导批评的事同事都看到了吗?会不会影响同事对我的看法?......这些内心的想法会一整天都缠绕着他,他根本无法专注当前的工作,只会让他感到身心疲惫。
内耗会极大的消耗心力资源,而专注力则需要大量的心力资源的。
原因三:方法(方向)不对
“南辕北辙”这个成语大家小时候就学过,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懂。
有时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还是无法完成目标,原因很可能是我们的方法(方向)错了。
比如,你要从杭州到北京去。正确的方向因该是往北走,你却向东出发,结果可能是你绕路地球一圈也到不了北京。
就算你方向选对了,但是你不坐飞机,不坐高铁,不做汽车,就用两条腿走着去,等你走到了北京可能已经一年过去了,而且还可能因为各种意外情况永远也走不到。
选对方向,用对方法,这样的努力才有意义。
原因四:外部诱惑太多
我自己有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情绪不好,就容易拿起手机娱乐一会儿,美其名曰:放松一下,调整一下状态。
结果,刷刷朋友圈,看看知乎,刷刷视频,玩会儿游戏,一看时间已经过了一个小时了。
这时,内心的想法是:说好的玩10分钟,怎就完了一个多小时了,这就是所谓的“抖音2分钟,人间2小时”现象吧。
其实,有时工作的难度并没有那么高,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克服;有时心情也没那么糟糕,过5分钟就会忘了,但我的手还是会不自觉的伸向手机,点进APP,原因就是自己想偷懒,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科技的进步,使得这种诱惑无处不在,并且很容易就能获得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短视频,手机游戏,网络购物,仿佛一双手无形的 手,不停地把你往它们那里拽。
这年头,戒手机比戒饭还难。
以上就是老蓝个人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