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个月,又一条生命在校园凋零。
4月9日、5月9日,一个14岁,一个17岁,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金色的少年时期。
网上,很多人在声讨学校、质疑老师,甚至怀疑警方“非刑事案件”的调查结论。口诛笔伐,声声泣血,仿佛学校是渣滓洞、集中营一般的存在。偶有人提出家庭教育的问题,立马就有人恶意满满地诅咒:“等你家孩子也跳楼的时候你再来说这样的话吧!”不知道这类人到底要闹哪般!也有人在问:“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
出了事儿,学校有责任,孩子太脆弱,家长最悲痛。没错,家长是最悲痛的,可因为悲痛所以就无辜吗?!真的该问一句:“现在的家长是怎么了?!”
近几年,中小学跳楼自杀的层出不穷,事情出了,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都是:“不可能,我家孩子活泼开朗,不可能自杀。”“临去学校前,孩子还很高兴地跟我说‘母亲节快乐’,短短几个小时,怎么可能会自杀?”一个都要自杀的孩子,却不愿跟你吐露心声,以至于你对孩子的厌世心理没有丝毫的觉察,这难道不是身为家长的悲哀吗?
遇到问题,孩子的选择不是找家人求助,而是一跃而下、一了百了。为什么?父母难道不是最亲最近的人吗?不是最坚实的靠山和后盾吗?为什么孩子宁愿选择惨烈地离开都不愿意找父母寻求帮助?到底是什么阻断了孩子回家的路?父母们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
爱孩子的方式有千百种,但请别忽视最重要的一种:为孩子铺设一条回家的路。让孩子意识到,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家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父母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
但凡觉得有路,孩子就不会选择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