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障碍
尹老师讲了一个案例,关于孩子想买糖吃妈妈没有同意但是孩子哭闹了妈妈没有打骂,而是让孩子情绪发泄出来后自己放弃买糖的要求就完事了,对这个案例我深有体会,因为我有几次也是这么做的,有一次去中山公园孩子要吃冰激凌,因为他没好好吃午饭有点生气就坚决没同意他的要求,但是没有打骂他,等他哭够了自己说不要吃了就好了,当时还觉得自己做的挺对的,既拒绝了孩子的无理要求又用温柔的方式对待了孩子的哭闹。
表面上看,似乎并没有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尹老师用类似的场景举了一个经济不独立的全职太太想买衣服而老公不同意的例子,让我们一听就明白这种做法错在哪里,孩子放弃买糖不是糖果的愿望消失了,只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妥协了,他的坏情绪并没有释放出去,仅仅是停止了哭泣,他的泪痕可以无影无踪,但是委屈感和压抑已经寄存到心里。
隐蔽的强权最可怕的是当事人根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因为在买糖果这么小的一件事上都跟孩子这么纠结,在其他事情上很难不是这种处理方式。
我也要好好反省反省,好几次孩子想买玩具和零食我都没同意,现在想来根本没必要,昨天傍晚他就突然提出来要吃冰激凌,特别想吃,我就痛痛快快的满足他了,看他吃的开心的样子想想以前真不应该跟孩子纠结这些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