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一.劳动。
五月的第一天,便是五一劳动节。劳动节又叫做国际劳动节或五一国际劳动节。
此节源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了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上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
这可以让我们知道,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者是一切文明和财富的创造者,劳动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总结了体力劳动的经验,体力劳动者实现了脑力劳动者的设想。
如今,脑力劳动者应该为体力劳动者服务,体力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应与大家共享。劳动的光荣在于科学的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根本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的结果。
而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当年,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当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二.奋斗。
说到五月,我们还会想到五四青年节,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他们以“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在街上游行示威,后来进一步扩大,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运动获得初步胜利。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这让我们了解到了“五四”精神——爱国,进步,科学,民主等爱国主义精神。所以我们应从自身做起,继承并发扬五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