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离开妈妈温暖的子宫降临人间,广溜溜赤条条地出来,白白胖胖的,活着活着,就活出不同的样子。
每个人生下来的时候,只能说是一个“动物人”,经过与周围人际关系的互动与作用,逐步成为一个“社会人”—真正的人。
一个人孩子出生到8个月左右,开始意识到生理自我,对自己的躯体有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3岁左右基本成形。
大致从3岁到14岁,一个孩子在社会人际关系的互动下,开始形成社会自我,了解到周围人对自己的期待,自己根据周围人的期待调整自己的行动。
从青春期到成年的10年左右的时间,一个人能知觉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和状态,并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的要求调控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开始有了心理自我。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结构有三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存在于潜意识(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对应于生理自我。
自我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
自我的作用,一方面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于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
超我就是人格的社会面,也是心理自我,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
超我的作用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正常的情况下,人格的三个方面相对平衡,一个人就可以很好地适应环境与现实。
活着就是我们不断适应周边生长环境的结果,比如有人从小时候天真可爱的笑脸,活成了一张扑克脸,有人二三十岁了还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说话不分场合手舞足蹈……
从心理的角度分析,这些人的行为或表现,就是一种保护自己的自我防御症状。
什么是自我防御?
自我防御就是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现实要求的压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可以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用一定的方式调整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降低情绪上的痛苦和焦虑,从而起到保卫心灵的功用。
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一个人的自我太弱,不能很好地协调本我与超我,产生痛苦、悲伤、恐惧、愤怒等情绪不能很好地释放或被接纳时,内心就会产生冲突。
内心的冲突就像平静的海面上涌起的波浪,让人会产生焦虑的痛苦情绪体验,对未来的不确定,无法把控的不安全感,会促使我们马上要启动对自己的生存进行自我防御。
生活中一些人为了防止被伤害,启动情感隔离的扑克脸,一些人为了让身边人喜欢,二三十岁了退行表现的如孩子一样可爱等等,这些症状会帮助她们在生活的环境中很好地生存下来。